小西天景区的喧嚣与规则:一场”洗澡急”引发的执法风波

山西隰县小西天景区一女子因急于去洗澡逆行不配合交警执法顶撞交警,经警方调解处理后被行政处罚并致歉。

八月的隰县小西天景区,正被盛夏的热情包裹。作为隰县最负盛名的佛教圣地,清晨的薄雾还未完全散去,山门外的停车场已停满了来自各地的旅游大巴。游客们提着相机,在”小西天”三个鎏金大字的照壁前拍照留念,孩子们举着冰淇淋在青石板路上奔跑,空气里飘着油泼面的香气——这本该是景区最寻常的一个周末。

直到上午11点,一阵刺耳的汽车鸣笛声打破了这份热闹。

一、景区通道里的”顶牛”现场:执法与抗拒的对峙

事发地小西天大桥横跨一条山涧,是连接景区核心区与外围停车场的必经通道。根据当日景区临时交通管制方案,因宗教活动需要,主入口实施限行措施,所有社会车辆需绕行至2号停车场,再通过步行道进入景区。上午10点半,负责现场疏导的隰县交警大队城区中队民警王磊和同事已在大桥两端设置了警戒带,用反光锥桶隔出了两条临时车道。

“当时桥面上已经排起了近50米的车队,游客们都在车里耐心等待。”王磊回忆,按照轮流通行规则,每5分钟放行10辆车。就在这时,一辆白色大众轿车突然从警戒带与护栏之间的缝隙强行拐入,”那个间隙本来是留给应急车辆的,宽度不到半米,她几乎是擦着反光锥桶开过来的。”

现场视频记录下了这戏剧性的一幕:白色轿车的前保险杠蹭掉了反光锥桶上的反光膜,司机摇下车窗,探出头对站在路中央指挥的王磊喊:”我有急事,让我先过!”王磊上前一步,举起停车示意牌:”您好,这里正在交通管制,请您绕行2号停车场。”见对方没有反应,他又指向旁边的引导岗:”那边有工作人员帮您登记,很快就能进去。”

然而,白色轿车的司机不仅没有减速,反而踩下油门向前顶了半米。”当时我的执法记录仪离她的车头只有半米远。”王磊说,他下意识侧身躲避,后背重重撞在护栏上,”能感觉到她的车速不快,但明显是故意顶撞。”

更令人意外的是,见前车受阻,后方等待的车辆开始鸣笛抗议。白色轿车司机却变本加厉,再次往前拱了拱,轮胎碾压过地上的警戒线,将一个反光锥桶压得变了形。”这时候我们增援的两名同事赶到了,其中一位试图打开车门沟通,她又猛打方向避开,车头直接顶在了我的小腿上。”王磊掀起裤腿,小腿上还留着一道浅红的压痕。

二、从”顶撞”到”调解”:多方还原事件全貌

这场持续约7分钟的冲突,被现场多名游客用手机记录并上传网络。视频中,白色轿车司机全程未下车,只是不断按喇叭,副驾驶座上的女性乘客曾摇下车窗试图与交警理论,但很快又坐回车内。直到辖区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才得以控制。

针对网传”女子系外地游客”的说法,隰县公安局龙泉派出所办案民警李阳予以澄清:”经核实,涉事司机张某(化名)是隰县龙泉镇本地居民,身份证地址显示其居住在县城某小区。”至于网传”着急去洗澡”的说法,李阳表示确有其事:”张某在询问笔录中提到,当天她和家人约好去城郊的温泉澡堂,因担心错过预约时间,情绪比较急躁。”

但这一解释并未获得公众的普遍理解。”再急也不能违反交通法规啊。”在现场目睹全过程的太原游客陈女士说,”景区交通管制是为了大家的安全,要是人人都像她这样,秩序不就乱套了?”隰县小西天景区管理处主任赵建国也证实,当日确实因宗教活动实施临时交通管制,”我们提前3天通过公众号、短信向所有预约游客发送了提示,大桥两侧也设置了明显的绕行标识。”

三、法律视角下的”顶撞”:从行政违法到刑事风险的边界

这场风波的核心争议在于:张某的行为究竟该如何定性?

“首先,张某的行为已构成多项交通违法行为。”山西晋商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明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八条,车辆、行人应当按照交通信号通行;在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应当在确保安全、畅通的原则下通行。”张某在设有警戒隔离墩的禁行区域强行拐入,属于’违反禁止标线指示’,可处200元以下罚款,记3分。”

其次,关于”顶撞交警”的行为,张明指出,若经鉴定交警身体受到轻微伤,可能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构成”阻碍执行职务”,面临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若造成交警重伤或死亡,则可能构成《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的”妨害公务罪”或”故意伤害罪”。”从目前警方通报的’未受伤’来看,张某的行为更可能被定性为一般行政违法。”

隰县交警大队法制科科长刘芳补充说明,执法记录仪完整记录了现场过程,”我们的民警始终保持克制,没有采取任何过激行为。根据《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遇到阻碍执法时,应当先进行警告,经警告无效的,可使用警械或采取强制措施。但考虑到当时现场人员密集,我们优先选择了控制事态升级。”

四、事件背后的反思:规则意识与人性化执法的平衡

随着事件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细节浮出水面:张某当天确实是去赴温泉澡堂的预约,家中老人近期身体不适,她想早点洗完澡回家照顾;她持有合法有效的驾驶证和行驶证,车辆年检也在规定期限内;现场游客中,有人拍摄视频时故意放大了冲突画面,却忽略了交警多次敬礼、耐心解释的过程。

这场风波引发了公众对”规则与人性”的讨论。有网友认为:”执法者应该更有人情味,比如特事特办,让张某先通过。”也有网友反驳:”如果每个人都以’有急事’为由破坏规则,交通秩序将无从谈起。”

隰县副县长、公安局长李建军在事件通报会上回应了这一争议:”我们理解群众的急切心情,但规则的刚性正是为了保护更多人的权益。试想,如果今天允许一辆车随意逆行,明天可能会有更多人效仿,最终受影响的是所有游客的安全。”

他同时强调,警方在执法过程中始终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考虑到张某认错态度良好,且未造成实际损害后果,我们已组织交警大队与家属进行协商调解。最终处理结果将根据调查情况依法依规作出。”

五、余波未平:规则意识的”必修课”

截至发稿前,隰县警方已对张某作出罚款200元、记3分的行政处罚,并对其阻碍执行职务的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张某本人也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了致歉视频,称”为自己的冲动行为深感后悔,以后一定严格遵守交通法规”。

这场发生在景区的小风波,折射出的是社会转型期公众规则意识的提升空间。正如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怀德所言:”法治社会的建设,既需要执法者的严格公正,也需要每个公民对规则的敬畏之心。当我们遇到矛盾时,多一分理性沟通,少一分情绪对抗,社会才能更和谐。”

夕阳西下时,小西天大桥的警戒带已被撤去,车辆重新开始有序通行。山风掠过,带来阵阵花香,几个孩子追着蝴蝶跑过,笑声清脆。或许对于张某来说,这次”洗澡急”引发的插曲,会成为她人生中一堂深刻的规则课——有些”急事”,真的等不得;有些”捷径”,走不得。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