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校园”舌尖防线”:庆阳西峰区四部门联合行动守护师生”每一餐”​​

庆阳西峰区四部门联合召开校园食品安全会议,强化源头管控、追溯体系建设与部门协同监管,通过约谈培训、签订承诺书等措施压实供应商责任,推动校园食品安全治理迈向制度化、精细化新阶段。

2025年6月23日下午,庆阳市西峰区一场关乎全区师生”舌尖安全”的重要会议——校园食品安全风险会商暨学校食堂原材料供应商约谈培训会如期召开。区公安分局、区农产品质量监测站、区教育局、区市场监管局四部门分管领导齐聚一堂,辖区200余名学校食堂承包经营企业及食材供应商负责人参会。这场会议不仅是一次常规的工作部署,更是西峰区构建校园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体系的重要里程碑。

一、会议背景:校园食品安全的”高压线”与”生命线”​

会议伊始,主办方就开宗明义地指出:”校园食品安全是关乎万千学子的’生命线’与’高压线’。”这一表述绝非危言耸听。近年来,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到国务院食安办,再到市场监管总局部署的”校园食品安全提升年”,一系列顶层设计释放出对校园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严监管、长震慑”的明确信号。

值得关注的是,会议特别强调了供应商作为”源头卫士”的政治责任和民生使命。在食品安全领域,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供应商作为食品供应链的起点,其责任重大。西峰区此次将供应商纳入重点约谈对象,正是抓住了校园食品安全治理的”牛鼻子”。

二、制度创新:构建”全链条”监管闭环

会议提出的多项要求,体现了西峰区在校园食品安全监管上的制度创新:

  1. 索证索票追溯体系​:要求供应商和承包经营企业将索证索票作为追溯”生命线”,确保从生产、仓储、运输到交付各环节符合安全规范,建立闭环台账。这一要求实际上是在构建”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全链条追溯体系。
  2. 多部门协同监管​:强调各部门要加强信息共享与联合检查,综合运用”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明厨亮灶”等手段提升监管效能。这种跨部门协作模式打破了以往”九龙治水”的监管困境。
  3. 严惩违法行为​:明确对以次充好、过期变质、非法添加等触碰食品安全红线的行为”零容忍、出重拳”。这种”长牙齿”的监管态度,彰显了西峰区治理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的决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会议提出的”制度’长牙齿'”的表述,形象地说明了监管制度不仅要完善,更要具备足够的威慑力和执行力。这与当前国家强调的”法治化、规范化、常态化”监管要求高度契合。

三、责任落实: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

会议强调的一个核心理念是推动供应商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担责”。具体体现在:

  1. 落实第一责任人制度​:明确供应商要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法定义务,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这种理念转变是食品安全治理的关键,只有让企业真正认识到安全是自身发展的生命线,才能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跨越。
  2. 问题整改机制​:要求企业举一反三整改问题,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种系统思维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隐患。
  3. 监管与服务并重​:监管部门要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加强指导预警,搭建交流平台。这种”寓监管于服务”的理念,既体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也有助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这种责任落实机制的设计,实际上是在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特别是”举一反三整改问题”的要求,体现了从”个案处理”到”系统治理”的思维升级。

四、能力建设:专题培训与承诺书签订

会议的最后环节——区市场监管局组织的专题培训和现场签订安全承诺书,是此次会议的一大亮点:

  1. 针对性培训​:围绕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细节进行专题培训,这种”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方式,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承诺书机制​:通过签订安全承诺书,将企业的食品安全责任书面化、法律化。这种形式既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保护——既明确了企业的责任边界,也为监管部门提供了执法依据。

这种”培训+承诺”的模式,实际上是在构建食品安全治理的”软约束”机制。与法律法规的”硬约束”相结合,形成了刚柔并济的治理体系。

五、治理升级:迈向更紧密协同的新阶段

会议标志着西峰区校园食品安全治理迈入新阶段:

  1. 部门协同更紧密​:四部门联合行动,打破了部门壁垒,形成了监管合力。
  2. 责任链条更清晰​:从供应商到承包企业,再到监管部门,责任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3. 源头管控更严格​:通过全链条追溯和严格准入,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

这种治理升级的背后,是西峰区对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刻认识和系统思考。特别是”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六、深层意义:校园食品安全的社会治理启示

西峰区的这一做法,对全国校园食品安全治理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1. 社会治理创新​:通过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构建了校园食品安全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2. 预防为主理念​:强调源头管控和过程监管,体现了”预防为主、风险管理”的现代治理理念。
  3. 长效机制建设​:通过制度建设、能力建设和责任落实,构建了校园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会议将校园食品安全定位为”民生工程”和”政治任务”,这种定位体现了地方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在当前”大食物观”的背景下,校园食品安全更是关系到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的战略问题。

结语:共筑校园食品安全坚固屏障

西峰区此次会议不仅是一次工作部署,更是一次食品安全治理理念的升级。从制度设计到责任落实,从监管创新到能力建设,西峰区正在探索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食品安全治理之路。

这条路的终点,是一个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安心、让社会满意的校园食品安全环境。正如会议所强调的,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共同筑牢校园食品安全的坚固屏障。这不仅是西峰区的目标,也应该是全国所有地区的共同追求。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校园食品安全治理既是民生工程,也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西峰区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全方位治理体系,才能真正守护好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