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在终南山特长隧道驾车时突感心慌手抖、腿软冒汗,意识到自己可能患有幽闭恐惧症,果断在高速路边停车报警,交警到场后告知其下高速选国道,避免再走有隧道的高速,此事也为人们敲响关注自身驾驶局限、重视行车安全的警钟。

刺眼的氙气灯光在密闭的隧道内无限延伸,仿佛一条没有尽头的白色巨蟒。李婷(化名)双手紧握方向盘,指节因过度用力而泛白,方向盘上留下几道深深的汗渍。她的视线开始模糊,仪表盘上的数字在眼前跳动——时速100公里,距离隧道出口还有12.8公里。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撞击,仿佛要冲破肋骨的牢笼,双腿不受控制地颤抖,冷汗浸透了后背的衬衫。
“不行…真的不行…”李婷在心中无声地呐喊。这是她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可能患有严重的幽闭恐惧症。三分钟前,当她驶入这条贯穿秦岭的终南山隧道时,只是感到些许不适。但随着车辆不断深入,那种被活埋般的窒息感越来越强烈,直到此刻完全爆发。
隧道内的应急车道标识在灯光下闪烁着刺眼的红色。李婷知道,按照交通法规,非紧急情况不得占用应急车道。但此刻,她的身体已经不受意识控制——右手不受控制地拨动了转向灯,左脚踩下刹车,车辆缓缓向右侧滑去。轮胎与粗糙的路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声响,在封闭的隧道内产生诡异的回音。
“我需要帮助…”拨通110时,李婷的声音颤抖得几乎听不清。电话那头的接警员迅速判断出情况紧急,直接转接了高速交警。不到十分钟,警笛声穿透隧道长长的回音,在她车后响起。一名年轻交警跑步过来,敲了敲车窗。
“女士,能听见我说话吗?”交警的声音透过车窗传来,带着职业性的冷静。李婷摇下车窗,一股混合着恐惧和汗水的热浪扑面而出。她看到交警制服上的反光条在隧道灯光下闪烁,像某种安全的信号。
“我…我有幽闭恐惧症…现在控制不住…”李婷断断续续地解释,声音里带着哭腔。交警迅速环顾四周——隧道内车流密集,时速100公里的货车从旁边呼啸而过,带起的气流让李婷的车身微微摇晃。
“别担心,我们来处理。”交警一边安抚,一边通过对讲机呼叫支援。两分钟后,一辆警车闪着警灯停在后方,开始疏导交通。另一名经验丰富的老交警上前,查看情况后做出了判断:”隧道内救援难度太大,你现在的状态不宜继续驾驶。”
在交警的协助下,李婷的车辆被安全引导至最近的紧急停车带。当她终于踏出车门的那一刻,新鲜空气涌入肺部的感觉让她几乎跪倒在地。隧道墙壁的回音在耳边嗡嗡作响,她靠着车门大口喘息,看着来来往往的车流,有种劫后余生的恍惚。
“您这是典型的幽闭恐惧症发作。”赶来的120医护人员解释道,”隧道空间狭小、光线单一、通风有限,对敏感人群会产生强烈压迫感。”他递给李婷一瓶水,”您做得对,及时停车求助是最明智的选择。”
交警队长走过来,表情严肃但语气平和:”女士,我建议您以后避开这类特长隧道。下高速后选择国道,或者提前规划绕行路线。这条隧道全长18公里,是亚洲最长的公路隧道之一,对任何人都是考验。”
在临时休息区,李婷的情绪逐渐平复。她这才意识到,自己过去多次在隧道中驾驶时就有轻微不适,但从未想过这可能是病症。”我只是觉得闷,不舒服,没想到…”她向交警解释,声音仍然有些发抖。
“很多幽闭恐惧症患者都不知道自己有这个问题。”交警队长点点头,”直到某个临界点爆发。您今天的选择很专业——没有突然急刹造成事故,没有强行冲出隧道,而是靠边停车求助。”
医护人员补充道:”幽闭恐惧症是常见的特定恐惧症,全球约7-10%的人受其影响。典型症状包括心悸、出汗、颤抖、窒息感,严重时会出现幻觉或失去行动能力。”
随着情绪稳定,李婷开始反思自己的驾驶习惯。作为一名经常需要跨省出差的商务人士,她过去总是选择最快的高速路线,从未考虑过自身对特定环境的适应能力。”我以为忍一忍就过去了,”她苦笑着摇头,”现在才知道,有些’忍耐’可能带来更大风险。”
交警提供了详细的绕行方案:”从这里下高速后,您可以走G316国道,虽然多花一小时,但完全避开所有隧道。或者选择G210国道,风景也不错。”他拿出平板电脑,调出几条推荐路线,”记住,安全永远比时间更重要。”
这次经历给李婷上了一堂深刻的生命课。在后续的旅程中,她不仅避开了所有特长隧道,还主动去医院做了专业评估。心理医生确认她患有中度幽闭恐惧症,并制定了系统的治疗方案。
“幽闭恐惧症不是弱点,”医生解释道,”它只是大脑对特定环境的过度保护反应。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和渐进式暴露训练,大多数人都能有效管理症状。”
三个月后,当李婷再次驾车经过终南山隧道入口时,她没有丝毫犹豫地选择了旁边的国道匝道。导航显示绕行路线将增加75分钟车程,但她的心情却异常轻松。”有些路,绕行才是捷径。”她在朋友圈分享道,配图是国道旁盛开的野花。
这次高速隧道的生死时刻,不仅挽救了李婷的生命,也改变了她对驾驶安全的认知。据统计,我国高速公路每年因驾驶员突发健康问题导致的事故超过2000起,其中相当比例与特定环境恐惧症有关。交通管理部门已开始在特长隧道入口增设警示标志,提醒易感人群注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极限,”李婷后来在一次交通安全讲座上分享,”承认并尊重这个极限,不是懦弱,而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负责。”她现在经常建议新手司机:”出发前,不仅要检查车况,更要了解自己的身心状态。有时候,换一条路线,就能避免一场灾难。”
终南山隧道依旧车流不息,白色的灯光在黑暗中延伸。但对于那些知道自身局限的人来说,选择绕行国道,欣赏沿途的风景,或许才是更明智的旅程。毕竟,生命没有捷径,安全才是回家最近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