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讲述德阳52岁男子刘某某在漓江路大桥骑行时,被不明来源的尼龙绳割喉致严重受伤,经医院紧急抢救后暂时脱离生命危险,警方已介入调查绳索来源,事件引发公众对公共安全隐患的关注。

8月21日下午3点的德阳,漓江路大桥上的蝉鸣被一声尖锐的刹车声撕裂。52岁的刘某某正跨坐在二轮摩托车上,沿着熟悉的路线从西往东骑行——这是他每天接送孙子上学后回家的必经之路。他戴着黑色头盔,车筐里还放着给老伴买的中药,风掀起他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衣角。
谁也没想到,一根看不见的绳索正悬在桥面上方。当刘某某的车轮碾过某段铁轨接缝时,脖颈突然被一股巨大的拉力拽住。他下意识地伸手去抓,却只摸到一截冰凉的尼龙绳——那绳子像条毒蛇般缠住他的咽喉,随着摩托车的惯性,”咔”的一声割开了皮肤。
一、桥面上的”血色瞬间”:目击者的惊恐与生命的呐喊
视频里,刘某某的摩托车歪倒在桥边,他本人则蜷缩在路面上,双手死死攥住脖子。鲜血从指缝间喷涌而出,染红了身下的水泥地,像一朵迅速绽放的红玫瑰。路过的骑电瓶车夫妇被这幕吓呆了,女骑手颤抖着掏出手机:”喂120吗?漓江路大桥有人被绳子割喉了!血…血喷得到处都是!”
桥面上的行人纷纷驻足。卖冰粉的摊主王大姐回忆:”我当时正给客人递碗,抬头就看见那男的脖子上的口子,足有半尺长,里面的软骨都露出来了。他疼得直哼哼,嘴唇白得像纸。”另一名目击者李先生则注意到,肇事的绳索是深绿色的尼龙绳,直径约5毫米,”像是工地用的那种吊装绳,不知道怎么就垂到桥面上了。”
最惊险的是,这根”夺命绳”在割断刘某某喉咙后,又缠上了后方一辆电瓶车的后视镜。骑车的年轻女孩小张说:”我当时听见’啪’的一声,后视镜突然被扯得飞出去,吓得我差点摔车。回头一看,前面那男的脖子全是血……”
二、抢救室的”生命保卫战”:20厘米伤口背后的生死竞速
当救护车鸣笛驶入德阳市人民医院时,急诊科的灯光已彻夜未熄。刘某某被推进抢救室时,血压已降至80/50mmHg,意识模糊,喉间发出”嗬嗬”的喘息声——断裂的气管正将血液倒灌进肺部,随时可能窒息。
“必须马上建立人工气道!”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曹蜀炜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紧迫。他带着团队冲上前,用止血钳撑开刘某某的口腔,将一根7毫米粗的气管导管从切口处插入。”他的环状软骨都断了,导管只能贴着气管壁走。”曹医生的额头渗出细汗,”快,连接呼吸机!”
吸引器在伤口处发出”滋滋”的声响,混着鲜血的液体被一点点吸出。刘某某的胸膛随着呼吸机的节奏起伏,家属在抢救室外攥着病历本,指甲几乎掐进掌心。1小时后,他的血氧饱和度终于回升至92%,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
真正的考验在复合手术室。曹医生团队需要将被切断的20厘米气管、喉返神经和颈部肌肉重新吻合。”就像拼一幅被撕碎的画。”主刀医生举着显微镜说,”每一针都要避开血管,神经损伤会导致声音嘶哑,肌肉缝合不好会影响吞咽功能。”手术持续了2个半小时,当最后一针缝合线打结时,手术室里的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三、劫后余生的”声音”:声带未损的慰藉与漫长的康复路
8月26日,刘某某从重症监护室转至普通病房。他的脖子裹着厚厚的纱布,气管插管还未拔除,但眼神已恢复了些许清明。床头柜上摆着老伴熬的南瓜粥,还冒着热气。
“医生说,声带没受伤。”刘某某用写字板比划着,”等拔了管子,应该能说话。”他的老伴红着眼眶点头:”他平时爱跟孙子讲故事,就盼着能再喊我一声’老伴儿’。”护士告诉记者,刘某某的情绪很稳定,每天坚持做雾化治疗,”他说要早点好起来,不能拖累家人。”
但这场意外留下的阴影远未消散。刘某某的摩托车停在病房楼下,后视镜碎成蛛网,车筐里的中药撒了一地。”那根绳子……”他突然颤抖着指向窗外,”到底是从哪儿来的?”这个问题,同样困扰着警方。
四、悬而未决的”绳之谜”:公共安全隐患引热议
德阳警方已调取大桥监控,初步排除了人为抛掷的可能。”绳子是从桥面上方垂落的,不像是人为放置。”办案民警说,”目前正在排查周边工地、装修场所,是否有类似的尼龙绳遗失。”但线索寥寥——桥周边3公里内没有大型工地,最近的装修公司也表示近期未丢失过绳索。
这场意外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太惊悚了!骑个车都能被绳子割喉””公共区域的安全隐患太可怕了””希望尽快找到源头,避免再发生”。有网友翻出类似案例:2023年杭州某公园曾发生风筝线割喉事件,2024年重庆某立交桥也有自行车被绳索缠绕的事故。这些事件共同指向一个问题:城市公共空间的”隐形杀手”该如何防范?
城市管理专家建议,应在桥梁、公园等人员密集区域增加”高空坠物警示标识”,定期排查建筑物外墙、广告牌的固定绳索;社区可组织”安全隐患随手拍”活动,鼓励市民上报可疑物品。更有网友呼吁:”对于高空抛物、随意丢弃危险物品的行为,应该加大处罚力度。”
刘某某的病房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的病号服上。他的老伴轻轻抚摸他的手背:”你可得快点好起来,我们还等着一起去青城山看猴子呢。”刘某某笑着点头,眼角泛起泪光。
这场生死意外,既是个人的不幸,也是城市安全的警示钟。当我们走在熟悉的街道上,骑着日常的交通工具时,或许从未想过,一根看不见的绳索会成为”致命凶器”。但正是这样的意外,提醒着我们:安全无小事,每一个公共空间的细节,都关乎着一个家庭的幸福。
我们期待警方能早日查明绳索来源,给刘某某和公众一个交代;更期待城市管理者能将”防患于未然”落到实处,让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桥梁,都成为安全的港湾。毕竟,没有什么比”活着”更珍贵,没有什么比”平安”更值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