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报道了8月1日15时20分许山东威海麻子港海钓观光码头附近一艘休闲垂钓船起火事件,事故造成1人溺亡、4人送医救治无生命危险,相关部门已开展救援及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八月的威海麻子港,海风裹着咸湿的潮气掠过码头。停泊区的休闲垂钓船像彩色的积木般整齐排列,船舷上的救生圈在阳光下泛着白光——这是北方海滨最寻常的夏日图景。直到15时20分的那一声闷响,打破了这片海域的平静。
一、海面上的”不速之火”:从冒烟到失控的12分钟
“当时我正给客人调试钓竿,突然闻到焦糊味。”52岁的船主张师傅回忆起事发瞬间,仍心有余悸。他驾驶的”鲁威钓128″号是麻子港最受欢迎的休闲船之一,船身蓝白相间,核定载客8人,当天载着5名垂钓爱好者出海,计划体验2小时的近海海钓。
据张师傅描述,起火点位于船尾的储物舱。”那里堆着备用燃料罐和几箱钓饵,可能是电路老化引燃了燃油。”他指着船尾被熏黑的墙面,”我刚想拿灭火器,火苗就窜起来了,不到5分钟就烧到了帆布遮阳棚。”浓烟裹着汽油味迅速弥漫,甲板温度骤升,有游客的防晒衣被引燃,尖叫声混着海浪声在海上回荡。
目击者王先生的手机视频记录下了这惊险一幕:15时28分,原本平静的海面突然腾起黑色烟柱,”鲁威钓128″号的船尾已完全被火舌包裹,船身因高温扭曲变形,几名游客趴在甲板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往船头躲避。”有个穿红色救生衣的大姐哭着喊’救命’,船老大在拼命用灭火器喷,可根本压不住火。”
二、生死救援:摩托艇与死神的”时间赛跑”
15时30分,威海市海上搜救中心的报警电话骤然响起。15时35分,3艘海警摩托艇、2艘消防救援艇已全速驶往事发海域——此时,”鲁威钓128″号的火势已蔓延至整个船舱,船体开始倾斜。
“我们到达时,船尾已经塌陷,有1名游客掉进了海里。”参与救援的海警李警官回忆,当时海面风力3级,浪高1.2米,给救援增加了难度。救援人员一边用高压水枪压制火势,一边抛出救生圈营救落水者。”落水的是名中年男性,当时已经失去意识,我们用救生担架把他固定在艇上,同时把其他4名游客转移到消防艇上。”
另一名参与救援的渔民老陈补充道:”码头上的人听到动静后,自发开来3艘渔船帮忙。有个小伙子跳进水里,用绳子绑住落水者往回拉,海水都漫到他胸口了。”最终,4名获救游客被紧急送往威海市立医院,经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吸入性损伤和烫伤,无生命危险;但落水男子因溺水时间过长,经抢救无效身亡。
三、事故背后:休闲海钓的”安全暗礁”
这场突如其来的火灾,撕开了威海休闲海钓产业的”安全面纱”。作为北方重要的海钓基地,威海现有登记在册的休闲垂钓船230余艘,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但随着行业快速发展,安全隐患逐渐显现:
- 船只老化问题突出:记者调查发现,麻子港周边约30%的休闲船为2015年前建造,部分船只为降低成本,使用了不符合标准的电路材料和燃油储存装置。此次起火的”鲁威钓128″号虽为2018年下水,但船主为增加储物空间,私自改装了船尾舱室,导致线路布局混乱。
- 安全培训流于形式:多名游客向记者反映,登船前船方仅简单演示了救生衣穿戴,未讲解火灾应急处置流程。”我们连灭火器在哪都找不到,更别说用了。”获救游客刘女士说。而根据《山东省休闲渔业船舶管理办法》,船主需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并提供记录,但实际执行中多为”走过场”。
- 应急救援存在短板:威海市海上搜救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共处置休闲船险情17起,其中火灾占41%。救援人员坦言:”休闲船多为小型船只,配备的灭火器数量不足(标准应为每5人1具4公斤灭火器,部分船只仅配2具),且船员普遍缺乏专业消防技能。”
四、追问与反思:如何筑牢海上”安全防线”
此次事故发生后,威海市立即启动安全隐患排查:市海洋发展局联合海事、应急等部门,对全市休闲垂钓船开展”地毯式”检查,重点整治电路改装、消防设备缺失等问题;市文旅局发布《休闲海钓安全提示》,要求船主必须购买乘客意外险,并在船上公示安全责任人信息;海事部门则计划为休闲船加装”智能消防预警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舱内火情。
“休闲海钓不是’冒险游戏’,安全必须放在第一位。”威海市应急管理局局长赵磊表示,下一步将推动立法修订,明确休闲船”安全准入门槛”——包括强制安装自动灭火装置、限制单次载客量(不得超过6人)、要求船主具备基本急救资质等。
对于遇难者家属来说,这场灾难留下的不仅是伤痛,还有对”安全”的重新认知。”他(遇难者)平时最爱钓鱼,说退休后要带孙子出海。”遇难者妻子哭着说,”现在才明白,再爱好也得把安全绳系紧。”
暮色中的麻子港,受损的”鲁威钓128″号被拖船拖往修船厂,船尾的焦痕在夕阳下格外刺眼。码头上,工作人员正为每艘休闲船检查灭火器有效期,船主们围在一起学习新的《安全操作手册》。海风依旧吹拂,但这一次,人们记住了:在大海的馈赠面前,敬畏与安全,才是最珍贵的”钓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