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使命·2025″深圳高层建筑火灾演习通过实战化演练和高科技装备应用,展示了超高层建筑灭火救援的”立体作战”模式,体现了中国城市消防体系向科技化、智能化和全民参与方向发展的新成果。

2025年6月,鹏城深圳的天空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立体救援”。随着”应急使命·2025″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演习的警报拉响,这座创新之都瞬间变身消防实战演练场。300米高的超高层建筑浓烟滚滚,来自消防、公安、医疗、住建等部门的3000余名参演人员,在5万平方米的演练区域内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高空立体作战”。这场演习不仅是对深圳城市消防能力的全面检验,更是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一次重要展示。
一、超高层建筑火灾:现代城市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随着城市天际线的不断刷新,中国已成为全球超高层建筑数量最多的国家。深圳作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缩影,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达15座,300米以上建筑超过50座。这些”垂直城市”在展现现代化魅力的同时,也带来了独特的消防安全隐患。
“超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被称为’世界性难题’。”消防专家指出,其特殊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垂直疏散距离长,300米建筑疏散时间超过半小时;二是消防设备到达极限,云梯车最大作业高度仅100米左右;三是火势蔓延速度快,竖向管井可使火势在数十秒内从底层窜至顶层。
演习模拟的正是这种极端场景:位于福田CBD的”模拟建筑”32层突发火灾,火势迅速向上蔓延至顶层,同时引发多处爆炸。楼内被困人员超过200人,包括多名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儿童。这种复合型灾害场景,全面考验着城市应急体系的”抗压能力”。
二、立体作战:一场高科技装备的”巅峰对决”
面对超高层火灾的特殊挑战,演习现场上演了一场高科技装备的”巅峰对决”。从地面到空中,从传统装备到智能机器人,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灭火救援网络。
在地面阵地,国产新型举高消防车”擎天柱”系列首次公开亮相。这款臂架高度达112米的”灭火巨人”,可在1分钟内将水炮升至35层高度,每秒出水量达80升。与之配合的是”蜂群”无人机灭火系统,20架搭载灭火弹的无人机编队从不同角度对火点实施精准打击。
空中救援力量同样令人瞩目。深圳消防救援支队首次投入使用的”空中120″救援直升机,可在楼顶搭建临时起降平台,实施”垂直转运”。更引人注目的是”消防蜘蛛人”——高空救援机器人的实战应用。这款配备AI视觉识别系统的机器人,可在百米高空自主攀爬外墙,通过机械臂实施破拆和救援。
“这次演习最大的亮点是’空天地一体化’作战体系的构建。”演习总指挥介绍,通过5G通信网络,地面消防员、空中救援力量和指挥中心实现了毫秒级数据传输,构建起”一张图”指挥调度系统。
三、实战化演练:从”纸上谈兵”到”真刀真枪”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演习完全按照”实战化”标准进行。从火情报警到人员疏散,从初期处置到专业救援,全过程模拟真实火灾场景。参演人员事先不知道具体灾情设置,完全依靠现场判断和应急预案处置。
“叮咚!”上午9时,模拟建筑内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突然响起。物业人员发现火情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一方面组织楼内人员疏散,一方面拨打119报警。与此同时,建筑内的智能消防系统自动启动:防排烟系统开启,喷淋系统工作,电梯迫降至首层。
消防救援力量接警后3分钟内抵达现场。侦察组携带热成像仪和有毒气体检测仪迅速登楼,通过单兵传输系统将火场画面实时回传指挥中心。灭火组则兵分多路:一组利用室内消火栓系统组织内攻,一组操作举高消防车从外部压制火势,一组铺设水带从楼梯间向上进攻。
最扣人心弦的是高层人员营救环节。在32层被困的5名群众中,有1名老人因烟雾窒息昏迷。救援人员采取”垂直绳索+担架固定”的方式实施转运,同时利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为伤员供氧。整个营救过程仅用时8分钟,创造了超高层救援的新纪录。
四、科技赋能:智慧消防的”深圳方案”
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前沿城市,深圳在此次演习中展示了多项智慧消防”黑科技”。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提升了灭火救援效率,更推动了消防理念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
在建筑消防设施方面,深圳推广应用的”物联网消防系统”实现了对建筑消防设施的全方位监控。通过安装在消防管网、喷淋系统、报警装置上的传感器,消防部门可实时掌握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演习中,这套系统准确识别出2处消防栓压力异常,为灭火行动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
在城市消防管理方面,”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了城市消防三维模型。通过整合建筑信息、消防设施分布、道路交通等多维数据,指挥中心可快速生成最优救援方案。演习中,这套系统在30秒内计算出了5条进攻路线,并模拟了不同方案的实施效果。
更值得关注的是”AI消防员”的应用。这款由深圳某科技公司研发的智能装备,集成了热成像、气体检测、破拆工具等多种功能,可通过远程操控进入危险区域实施救援。在演习中,”AI消防员”成功穿越浓烟区域,找到了2名被困人员的位置。
五、全民消防:构建城市安全”共同体”
演习不仅检验了专业救援力量,更是一场全民消防意识的”大练兵”。在疏散演练环节,模拟建筑内的2000余名”被困群众”在工作人员引导下,按照预定路线有序撤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演练专门设置了”特殊人群”疏散科目,包括轮椅使用者、盲人和行动不便的老人。
“消防安全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全民参与。”深圳市应急管理局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深圳创新开展了”消防安全进万家”活动,通过社区培训、学校教育、企业演练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市民消防意识和自救能力。目前,全市已建成微型消防站1200余个,注册消防志愿者超过10万人。
演习现场还展示了多款家用消防产品,如智能烟感报警器、简易喷淋装置等。这些价格亲民的”救命神器”已在深圳老旧小区推广安装超过10万套,有效降低了”小火亡人”事故的发生率。
结语:锻造城市安全的”防火长城”
“应急使命·2025″深圳演习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城市消防救援能力迈上新台阶。这场立体化、智能化的实战演练,不仅检验了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更展示了科技赋能下城市消防的新图景。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超高层建筑火灾防控将成为城市安全的重要课题。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通过持续创新和实践,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圳经验”。从”单一灭火”到”综合救援”,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中国应急管理体系正在向着更加科学化、智能化、全民化的方向迈进。
这场高空救援的”立体作战”,不仅锻造了守护城市安全的”防火长城”,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应急管理的”硬核实力”。在未来的城市安全建设中,这种”科技+实战+全民参与”的模式,必将为人民群众筑起更加坚实的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