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中的逆行者:资中县应急管理局局长赵军的生死救援与坚守

四川资中县应急管理局局长赵军在洪灾救援中不顾肋骨骨折坚守岗位,展现了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者的责任担当与奉献精神。

6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应急管理局局长赵军作为应急管理系统优秀代表亮相。这位在洪灾中冒着生命危险救人的基层干部,向中外记者讲述了惊心动魄的救援经历,展现了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洪水来袭:生死时速的救援行动

今年汛期,四川资中县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作为县应急管理局局长,赵军第一时间奔赴抗洪一线,组织指挥救援工作。在最危急的时刻,他不顾个人安危,驾驶装载机冲入洪流,成功转移被困群众。

“当时洪水已经漫过屋顶,群众被困在屋顶上,情况十分危急。”赵军回忆道。在救援过程中,由于装载机在湍急的水流中剧烈颠簸,他从装载机上摔下,重重地砸在地上。但救援刻不容缓,他强忍疼痛,继续指挥救援,直到所有群众安全转移。

带伤坚守:四天后才发现骨折

直到救援行动结束四天后,赵军才在体检中发现自己的肋骨已经骨折。医生告诉他,这是在救援过程中摔伤所致,需要立即卧床休息。但赵军只是简单包扎后,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当时只想着救人,根本顾不上自己的伤势。”赵军说,”作为应急管理干部,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就是我们的最高使命。”这种舍己为人、坚守岗位的精神,正是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者的真实写照。

应急管理:新时代的”守夜人”

在记者见面会上,赵军分享了资中县应急管理工作的经验。近年来,资中县建立了”县-镇-村”三级应急管理体系,配备了专业的救援队伍和先进的救援设备。特别是在防汛抗洪方面,建立了24小时监测预警机制,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险情、处置险情。

“应急管理工作就是要未雨绸缪,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赵军说。资中县通过建立”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全县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职安全员,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有效防范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基层干部: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作为基层应急管理干部,赵军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在日常工作中,他经常深入乡镇、村组,检查安全生产情况,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在村民眼中,他不仅是应急管理的”指挥官”,更是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赵局长经常来我们村里指导防汛工作,教我们如何避险自救。”资中县一位村民说,”有他在,我们心里踏实。”这种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作风,正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应有的样子。

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新时代的”大考”

在记者见面会上,赵军还谈到了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带来的变化。近年来,我国应急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整合了原来的安监、消防、民政等多个部门的职能,成立了统一的应急管理部门。这一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应急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改革后,我们的应急响应更快了,处置能力更强了。”赵军说,”但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作为基层应急管理干部,赵军带领同事们积极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能够在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赵军的故事,是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者的一个缩影。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面前,他们总是冲在最前面,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他们的工作平凡而伟大,他们的付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

“应急管理工作永远在路上。”赵军说,”我们将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为守护人民平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不仅是赵军的承诺,也是全国应急管理工作者的共同心声。

结语
从洪灾中的逆行者到国务院新闻办的发言人,赵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新时代的应急管理工作者。他们用责任和担当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用专业和奉献筑起了一道道安全防线。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需要更多像赵军这样的”守夜人”,用实际行动守护万家灯火,守护岁月静好。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