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回乡与老友相聚、为家乡球队助威的接地气举动,展现其对家乡的深厚情谊,也印证了成功背后那份”回家”的温暖与牵挂。

2025年9月的最后一个周末,英国苏格兰的夜晚凉意渐浓。格拉斯哥的埃布罗克斯球场外,一辆黑色商务车缓缓停在路边,车门打开的瞬间,穿着深灰毛衣、戴着鸭舌帽的刘强东弯腰下车,发梢还沾着机场的秋露。
“强子!可算把你盼来了!”球场入口处,一个穿着格子衬衫的中年男人张开双臂,正是刘强东的发小王建军。两人拥抱时,王建军的手掌重重拍在刘强东后背:”听说你最近在硅谷谈收购?瞧你这身板,可别被美国人榨干了!”
刘强东笑着捶了他一拳,羽绒服帽子下露出几缕白发——这是他今年第五次飞回宿迁,却鲜少出现在媒体镜头里。此刻,他的公文包里还装着未看完的财报,但此刻,他的全部注意力都被看台上飘来的”流浪者”队歌带走了。
一、看台上的”不速之客”:首富的”违规”助威
埃布罗克斯球场的贵宾区,刘强东被安排在最中间的位置。工作人员特意为他准备了香槟和小食,他却摆摆手:”给我来杯本地啤酒,要冰的。”转头对王建军说:”你上次说这酒吧的炸鱼薯条是一绝,等下看完球得补一顿。”
比赛进行到第30分钟,流浪者队前锋突入禁区,刘强东突然从座位上弹起来,手中的啤酒杯差点撞翻邻座的英超名宿。”好球!”他扯着嗓子喊,毛衣袖口沾着炸鱼薯条的番茄酱,像个十几岁的少年。解说员扫过观众席,调侃道:”看这位先生,比球员还激动——莫不是隐藏的流浪者死忠?”
中场休息时,刘强东被老友们簇拥着走向球迷区。他熟练地接过塑料碗,和卖啤酒的大叔碰杯:”老张头,你这酒比五年前还烈!”大叔眯眼打量他:”这不是当年骑自行车卖冰棍的强子吗?”周围人哄笑,刘强东也不恼,掏出手机翻出老照片:”您瞧,这是我16岁在宿迁一中卖冰棍的照片,那时候就想,要是能给家乡球队建个新球场该多好。”
“现在不建了?”有人起哄。刘强东指了指球场外正在施工的工地:”上个月刚签了投资协议,新的训练基地明年就能用。不过…”他压低声音,”别让媒体知道,我还想给他们个惊喜。”
二、夜市里的”刘书记”:褪去光环的真实人生
比赛结束后,刘强东婉拒了专车接送,和王建军钻进了格拉斯哥的中国城夜市。霓虹灯下,他像普通游客一样举着糖葫芦,咬下一颗山楂时被酸得皱眉:”这可比宿迁老字号的差远了!”
“要不说你恋家呢?”王建军笑着递来一瓶冰可乐,”上回你回宿迁,在项王故里吃煎饼果子,非说摊主用的芝麻不够香,自己跑后厨教人家筛芝麻。”周围食客认出他来,举着手机拍照,他却主动凑过去:”大叔,您这煎饼加个蛋不?我请您!”
夜市尽头的老茶馆里,几位宿迁籍华侨早等候多时。72岁的陈阿婆拉着他的手掉眼泪:”强子啊,我孙子说你在美国谈生意,我就想问问…你啥时候回来给村里修条路?”刘强东掏出笔记本认真记录:”阿婆,修路的事我已经让助理对接了,下个月就来量地。对了,您上次说想看大运河,我让人订了周末的游船票。”
“你这书记当得比CEO还忙!”陈阿婆拍着桌子笑。刘强东挠头:”在京东我是董事长,可在宿迁,我就是个回家过周末的儿子。”
三、成功的注脚:那些藏在财报里的”家乡坐标”
凌晨两点,刘强东坐在酒店露台上,望着远处的星空。手机屏幕亮起,是助理发来的消息:”流浪者队球迷协会发来感谢函,称您的投资让俱乐部青训营扩招了30%。”他回复”应该的”,又补了句:”告诉教练组,明年我要去看小球员训练。”
翻开随身携带的皮质笔记本,扉页上是他手写的”宿迁地图”:项王故里的银杏树、皂河龙王庙的古戏台、耿车镇的塑料大棚…每个地名旁都标注着日期和备注——”2003年春节,奶奶在这里给我煮饺子””2010年,带投资人考察物流园””2022年,给母校捐建图书馆”。
“你总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可谁不知道你是千亿富豪?”曾有记者问他。刘强东指着笔记本上的地图:”这些坐标,比财务报表上的数字更珍贵。当年我从宿迁农村走出来,兜里装着奶奶塞的50块钱;现在我回来,是想让更多孩子不用像我当年那样,为了买本书走20里山路。”
四、回家的意义:再大的舞台,根都在这里
黎明前的格拉斯哥飘起细雨,刘强东站在酒店窗前,手机里播放着流浪者队的队歌。他想起昨夜和发小的对话:”你说,人赚再多钱,最开心的时刻是啥?”王建军说:”大概是半夜回家,发现厨房还留着热乎的粥。”
此刻,他的手机震动起来——是母亲发来的视频:”强子,你王婶今早送了新腌的萝卜干,我给你装了两罐。对了,村头的老槐树开花了,你啥时候回来看看?”
刘强东笑着回了个”马上”的表情包。窗外的雨丝里,他仿佛看见了宿迁老家的青石板路,看见了田埂上蹦跳的童年自己,看见了当年送他去县城上学的父亲,裤脚沾着泥,手里拎着装满咸菜的玻璃罐。
所谓成功,或许从来不是站在金字塔尖的孤独,而是无论走多远,总有一盏灯为你亮着;总有一群人,能叫出你小时候的外号;总有一片土地,能让你卸下所有铠甲,做回最真实的自己。
刘强东关掉电脑,把笔记本小心收进抽屉。明天,他要飞回宿迁,去看看新修的村路,陪母亲包顿饺子,再去母校给孩子们讲讲”从卖冰棍到做电商”的故事。这一次,他不用穿西装打领带,只需要穿上那件洗得发白的旧毛衣——就像当年离开家乡时那样。
雨停了,东方泛起鱼肚白。刘强东推开窗户,深吸一口带着海腥味的空气。他知道,等回到宿迁,迎接他的会是此起彼伏的”强子”,是村口老槐树下的热粥,是比任何财经新闻都温暖的,家的声音。
这,或许就是他最珍贵的”商业机密”——再大的商业帝国,根基永远是那片叫做”家乡”的土地;再耀眼的人生,最动人的注脚,永远是”回家”时,那声带着笑骂的”你个兔崽子,可算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