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春一沿街商铺深夜因电气线路故障起火(未造成伤亡),暴露”九小场所”可燃物堆积、用电用气不规范、住改商等消防安全隐患,消防部门提醒需定期检查线路、规范用气、清理杂物并做好防火分隔等预防措施。

8月27日凌晨3点,江西宜春的夜色被一团火光撕开。位于老城区步行街的一家服装店突然冒出浓烟,刺鼻的焦糊味混着塑料燃烧的气味飘出店外。住在二楼的商户王大姐被浓烟呛醒,推开窗户一看,隔壁服装店的招牌正”滋滋”冒着火星,火舌已经舔上了二楼的雨棚。
“快打119!”王大姐一边喊醒家人,一边摸黑冲下楼敲邻居的门。此时,服装店店主李先生刚关店回家半小时,接到邻居电话时,手机屏幕的光映着他发白的脸:”我走的时候明明关了所有电源,怎么就着火了?”
消防救援人员赶到时,火势已蔓延至店铺二楼,货架上的衣物、窗帘被烧得蜷曲变形,墙面被熏得漆黑。万幸的是,店内无人员滞留,邻居们的及时报警和初期扑救,避免了更大的损失。经初步勘查,起火原因是店铺内照明线路老化,长期过载导致绝缘层破损,最终引燃了堆放在墙角的布料。
一场”小火灾”,暴露”大隐患”:沿街商铺的”致命短板”
这场发生在深夜的火灾,看似是”意外”,实则是沿街商铺长期存在的”顽疾”的集中爆发。近年来,类似的事故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
2024年8月23日,江苏宿迁一家电动自行车专卖店深夜起火,6名正在店内休息的员工因吸入浓烟不幸遇难。调查显示,起火点是店内违规私拉的充电线路,长期过载导致电池短路;
2023年6月21日,宁夏银川富洋烧烤店的燃气爆炸事故更令人痛心——31条生命因燃气泄漏引发的爆炸消逝,而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烧烤店违规使用不合格燃气管道,且店内同时存放了大量液化气罐;
2022年11月,浙江杭州一家小吃店因厨房油烟管道堵塞,高温油污引燃天花板,火势顺着通风管道蔓延至整栋楼,造成12人受伤……
这些事故的共同点,都指向了一个被忽视的群体——”九小场所”。所谓”九小场所”,是指小商铺、小餐馆、小作坊、小娱乐场所、小美容洗浴场所、小旅馆、小诊所、小学校(幼儿园)、小生产加工企业等小型经营性场所。它们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为居民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因”小而散”的特点,成为消防安全管理的”盲区”。
“九小场所”的三大”致命伤”:隐患就藏在细节里
为什么看似普通的沿街商铺,会成为火灾的”重灾区”?消防专家指出,”九小场所”的火灾隐患往往藏在三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里:
1. 可燃物”堆积如山”,一点火星就能”燎原”
沿街商铺为了最大化利用空间,往往在店内堆满货物:服装店的布料、纸箱,小吃店的食材、调料,电动车店的电池、配件……这些物品大多是易燃或可燃物。以服装店为例,一件普通的棉质外套燃点约200℃,但堆积成山的布料会形成”阴燃层”,一旦遇到电线短路产生的火花,就能在短时间内引燃整面墙的货物。更危险的是,许多商铺为了节省成本,将货物直接堆放在消防通道或电表箱旁,一旦起火,消防通道被堵,灭火器无法靠近,火势会迅速失控。
2. 用电用气”野蛮操作”,隐患藏在”看不见的地方”
电气线路故障是”九小场所”火灾的首要诱因。许多店主为图方便,私拉乱接电线,甚至使用不合格的插线板;空调、冰箱、电暖器等大功率电器长期超负荷运行,导致电线绝缘层老化、发热;更有甚者,将电动车电池带到店内充电,电池短路引发的火灾占比逐年攀升。
燃气安全同样不容忽视。小吃店、烧烤店为了节省成本,常使用淘汰的液化气罐,或私自改装燃气管道;火锅店的”小太阳”取暖器靠近燃气灶,高温可能引发燃气泄漏;更有店主为图方便,将燃气管道包裹在装修材料里,一旦泄漏无法及时发现,遇明火就会爆炸。
3. “住改商”隐患叠加,人员疏散”难上加难”
许多沿街商铺是”住改商”——店主一家老小住在店铺二楼或后院,甚至直接在店内打地铺。这种”前店后宅”的模式,让店铺变成了”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发生火灾,浓烟会迅速充满整个空间,老人、儿童逃生困难;而店铺与居住区域未做防火分隔,火势会顺着楼梯、管道蔓延至居住区,造成”火烧连营”的惨剧。
2021年湖南长沙”文和友”火灾中,就是因为店铺二楼住有员工家属,火势从一楼厨房蔓延至二楼卧室,导致4人遇难。类似的悲剧,几乎每一起”九小场所”火灾中都会上演。
筑牢”防火墙”:从”被动救火”到”主动预防”
面对”九小场所”的火灾隐患,消防部门提醒:消防安全没有”侥幸”,只有”预防”。无论是店主还是普通居民,都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
对店主来说:
- 定期”体检”电气线路:每季度请专业电工检查线路,更换老化的电线和插线板;大功率电器(如空调、电暖器)必须单独走线,避免与其他电器共用插座。
- 规范用气用火:使用合格的燃气设备,定期检查燃气管道是否泄漏(可用肥皂水涂抹接口处);禁止在店内使用不合格的”黑煤气”,液化气罐与灶台保持1.5米以上距离。
- 清理可燃物”死角”:货物堆放整齐,远离电表箱、燃气管道;装修材料选择阻燃材质,避免使用泡沫板、化纤布等易燃物。
- ”住改商”必须”硬分隔”:居住区域与店铺用防火门、防火墙完全分隔,安装独立烟感报警器;禁止在店内打地铺,确保逃生通道畅通。
对居民来说:
- 关注”邻居安全”:发现邻居家有电线裸露、燃气泄漏异味、货物堆放过高时,及时提醒或向社区、消防部门反映。
- 熟悉”逃生路线”:住在沿街商铺附近的居民,要提前了解周边消防通道、灭火器的位置;夜间听到异响(如电线短路声、燃气泄漏声),立即报警并撤离。
- 参与”消防演练”:社区定期组织的消防演练要积极参与,学习使用灭火器、防烟面罩,掌握”黄金逃生1分钟”的技巧。
结语:消防安全,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江西宜春的这场深夜火灾,最终以”无人员伤亡”收尾,但它敲响的警钟,需要所有人铭记:沿街商铺不是”法外之地”,”九小场所”的安全隐患,可能就藏在你看不见的电线里、燃气管道里,或是堆满货物的角落里。
消防安全,从来不是”消防部门的事”,而是每一个人的”必修课”。从检查一盏灯的线路,到规范一个燃气阀的使用;从清理一堆杂物,到熟悉一条逃生路线——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或许就能在灾难来临时,为自己和他人争取到宝贵的生存机会。
愿每一次”深夜警报”,都能成为一次”安全觉醒”;愿每一家沿街商铺,都能在烟火气中,守住”平安”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