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泗洪:东方白鹳重返洪泽湖湿地 生态修复绘就”鸟中大熊猫”天堂

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经生态修复后,迎来23只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东方白鹳到访,这既彰显了湿地生态的改善,也是当地生态修复、科技护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举措的生动成果,未来泗洪还将继续打造更好的鸟类家园。

初冬的晨曦洒在洪泽湖湿地的芦苇荡上,泛起金色的波光。一群优雅的白色身影掠过水面,修长的双腿在浅滩上投下细长的影子——这是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东方白鹳,它们正优雅地漫步在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的浅滩上觅食。这群”贵客”的到来,不仅为冬日的湿地增添了生机,更成为这片生态修复典范区域最生动的”环保证书”。

一、”国宝”驾临:湿地生态的晴雨表

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种群数量不足4000只,因其对栖息环境要求极为苛刻,被视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指示物种”。在泗洪洪泽湖湿地监测站,站长李明通过望远镜仔细记录着这群”不速之客”的一举一动:”这次观测到的东方白鹳种群数量达到23只,是近年来在泗洪地区记录到的最大群体。它们通常只在生态环境极佳的湿地才会停留觅食。”

这些优雅的”湿地精灵”对栖息地的要求近乎”挑剔”——水质必须清澈无污染,食物来源要丰富稳定,且需要足够广阔的安全空间。它们的到来,意味着洪泽湖湿地的水质、鱼类资源和生态环境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标准。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洪泽湖湿地已记录到包括东方白鹳在内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9种,二级保护鸟类32种,鸟类总数突破200种,较五年前增长了约35%。

二、生态修复:从”受伤湿地”到”鸟类天堂”

时间倒回十年前,这片湿地曾是另一番景象。由于围湖造田、过度捕捞和无序开发,洪泽湖湿地的生态系统一度面临严峻挑战。”那时候,湿地面积萎缩,水质下降,许多候鸟都不再选择这里作为栖息地。”泗洪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王建国回忆道。

转机始于2015年启动的”洪泽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当地政府投入超过15亿元,实施退渔还湿、植被恢复、水质净化等一系列举措:累计退渔还湿面积达3.2万亩,清理非法围网120余处;种植芦苇、菖蒲等本土水生植物200余公顷,重建湿地植被群落;建设生态拦截坝和水质净化系统,使水体透明度提升至1.5米以上。

“我们特别注重构建完整的湿地食物链。”生态修复项目负责人张伟介绍,通过增殖放流滤食性鱼类、保护底栖生物等措施,湿地鱼类资源量增加了40%,为东方白鹳等顶级捕食者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监测发现,湿地内的鲫鱼、泥鳅等小型鱼类密度较修复前提高了近一倍。

三、科技护航:智慧监测守护”湿地精灵”

在湿地核心区,一座现代化的生态监测站矗立在芦苇丛中。这里配备了高清红外相机、鸟类声纹识别系统和水质在线监测设备,24小时不间断地收集着湿地生态数据。”我们的AI识别系统已经能够准确辨识超过150种鸟类,”技术人员小刘演示着监测平台,”通过分析鸟类的种类、数量和停留时间,可以科学评估生态修复效果。”

今年,泗洪县还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建立了”湿地鸟类研究中心”,对东方白鹳等珍稀物种开展专项研究。研究人员发现,这群东方白鹳在泗洪停留的时间较往年延长了近一个月,这可能与湿地冬季食物供应的改善有关。”我们正在尝试人工投喂补充点,”研究员陈博士介绍,”在确保不影响鸟类自然习性的前提下,为它们提供额外的食物选择。”

四、共生之道: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

清晨的观鸟台上,几位摄影爱好者架着长焦镜头,安静地等待着最佳拍摄时机。”现在来湿地拍鸟的人越来越多,但大家都很自觉地保持距离,”摄影爱好者老张说,”我们都明白,这些美丽的精灵需要宁静的环境。”

泗洪县通过建设生态步道、观鸟平台和科普教育基地,引导公众文明观鸟。每年举办的”湿地文化节”吸引数万名游客,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接受生态教育。当地还创新推出”湿地生态积分”制度,鼓励社区居民参与保护行动,举报偷猎行为最高可获得万元奖励。

“保护湿地不是要将人与自然隔绝,而是要找到和谐共生的方式。”王建国副局长介绍,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和绿色农业,周边居民的人均年收入从修复前的不足2万元增长到现在的3.5万元,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五、未来展望:打造”永不落幕”的鸟类家园

随着冬季的深入,这群东方白鹳可能会继续南迁,但它们在泗洪的短暂停留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泗洪县正谋划更大的生态蓝图: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再新增退渔还湿面积2万亩,建设更完善的鸟类栖息地网络,目标是将洪泽湖湿地打造成”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的重要驿站。

“我们期待明年能看到更多的东方白鹳选择在这里越冬,”李明站长望着远处的水面充满期待,”这不仅是鸟类的乐园,更是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答卷。”

夕阳西下,一群东方白鹳振翅高飞,洁白的羽翼在晚霞中划出优美的弧线。它们的身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仿佛在诉说着这片湿地从修复到重生的故事。在泗洪,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正在持续谱写,而这群”湿地精灵”的每一次到访,都是对这份努力的最美赞誉。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