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张家口崇礼依托冬奥遗产,以”崇礼168″等赛事为纽带,创新打造全季旅游业态,成功实现从冬季滑雪胜地到四季户外运动目的地的转型,冰雪运动资源焕发全年活力,为后奥运经济发展提供示范。

在河北张家口崇礼的群山之间,一场名为”崇礼168″的越野跑赛事正在上演。超过1万名选手穿梭在由冬奥场馆串联的山间赛道上,享受着自然与运动融合的独特魅力。这个场景生动诠释了崇礼从”一季火”到”四季热”的华丽转身——曾经依赖冬季滑雪的冰雪小镇,如今正以赛事为纽带,构建起全季旅游的新业态,将冬奥遗产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一、”崇礼168″:冬奥遗产再利用的生动实践
“崇礼168″超级越野赛已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群众越野跑赛事之一。这场为期三天的赛事,以”出发场馆+里程”组合方式命名的7个组别,在冬奥庆典广场、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云顶滑雪公园等北京冬奥会场馆鸣枪开跑。11000余名选手奔跑在由滑雪场串联的山间赛道,最长168公里组别的完赛关门时间达到48小时。
- 赛事设计的创新性:
- 融合在地文化与地形地貌特色
- 将冬奥元素巧妙融入赛道设计
- 7个组别满足不同水平选手需求
- 冬奥遗产的活化利用:
- 冬奥场馆变身赛事场地
- 赛后场馆功能成功转型
- 赛事经济带动区域发展
- 赛事影响力:
- 吸引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选手
- 国际选手占比近300名
- 外地选手占比高达93.5%
数据显示,赛事期间崇礼全区接待游客17.04万人次,同比增长77%;旅游总花费1.68亿元,同比增长93%。这一赛事不仅成为崇礼夏季旅游的亮点,更是冬奥遗产再利用的典范。
二、全季运动目的地:从冰雪小镇到户外天堂
崇礼正从单一的冰雪运动目的地,向”四季全域运动目的地”加速转变。依托完备的冬奥场馆和相关配套,以山地户外运动为主题的各项赛事活动不间断上演。
- 山地车速降:
- 滑雪场缆车升级改造
- 无缝切换运营模式
- 利用现有设施发展新业态
- 自然条件优势:
- 平均1200米海拔
- 80%为山地地形
- 夏季温度适宜(不超过30度)
- 多元运动选择:
- 登山徒步、户外露营等休闲活动
- 攀岩、滑板、小轮车等极限运动
- 全年无休的运动体验
崇礼正逐步摆脱”一季养三季”的依赖,实现从冬季滑雪胜地到全年户外运动天堂的转变。
三、赛事经济:打造文体消费新场景
本月初启动的第五届京张全季体育旅游嘉年华,在夏秋两季的五个月时间里,通过135场系列赛事活动串联北京、张家口两地,融合体育赛事、文化旅游、商贸服务等多种业态。
- 赛事体系构建:
- 135场系列赛事活动
- 夏秋两季持续举办
- 北京-张家口联动发展
- 产业融合创新:
- 体育+旅游深度融合
- 文创产品开发
- 商贸服务配套
- 经济效益:
-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 创造就业机会
- 促进消费升级
这种”赛事+旅游+文化”的模式,为崇礼乃至整个京津冀地区提供了文体消费的新场景,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四、全季运营模式:从冬奥场馆到多元经济
太舞滑雪小镇和云顶滑雪公园的运营实践,展示了崇礼全季运营的成功经验。
- 太舞滑雪小镇:
- 偏休闲度假定位
- 2024年夏季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
- “一季养三季”模式成功转型
- 云顶滑雪公园:
- 丰富赛事运营经验
- 夏季平均每周两场以上高水平赛事
- 山地跑世界杯等国际赛事落户
- 全季经济样态:
- 赛事、会展、研学、旅游、康养等多元经济
- 九家大型滑雪场协同运营
- 五月底至十月的夏季运营周期
崇礼已探索出一条后奥运经济发展模式,将冬季滑雪资源转化为全年可持续发展的”四季动能”。
五、数据见证转型:从冬季依赖到四季均衡
数据显示,2024年崇礼夏季接待游客达到430万人次,首次超越冬季游客数量。这一转变标志着崇礼成功实现了从冬季滑雪胜地到全年旅游目的地的转型。
- 游客数量变化:
- 2024年夏季游客430万人次
- 首次夏季超越冬季
- 全年游客总量创新高
- 经济效益提升:
- 夏季旅游收入显著增长
-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 提升区域经济活力
- 可持续发展:
- 资源利用效率提高
- 经济结构更加多元
- 抗风险能力增强
崇礼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冬奥举办地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展示了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的巨大潜力。
结语:冬奥遗产赋能全域旅游新时代
崇礼的实践表明,冬奥遗产不应局限于冬季滑雪,而应成为推动全年旅游发展的新引擎。通过赛事引领、设施改造、业态创新,崇礼成功实现了从”一季火”到”四季热”的转变,将冰雪运动资源转化为全年无休的旅游吸引力。这一模式不仅为崇礼带来了经济效益,更为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未来,随着更多冬奥举办地探索类似路径,中国冰雪运动将从季节性热潮走向全年均衡发展,为体育强国建设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