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座获国际航标组织“2025年度历史灯塔”称号的海南临高灯塔,在航海文化保护领域获国际认可,其修复与活化利用经验为全球航海遗产保护提供借鉴,助力航海文化国际交流。

在第21个中国航海日到来之际,海南临高灯塔正式获颁国际航标组织(IALA)”2025年度历史灯塔”称号,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我国在历史灯塔保护方面的努力获得国际社会高度认可。作为我国首座获此殊荣的灯塔,临高灯塔不仅承载着琼州海峡百年航运记忆,更成为中华文化与世界航海文明对话的重要载体。
一、临高灯塔:百年航海文明的见证者
临高灯塔坐落在海南省临高县北端三面环海的岬角上,这座始建于1894年的灯塔是海南岛现存最早的现代化灯塔,也是世界一百座历史文物灯塔之一。历经129年风雨洗礼,它依然矗立在琼州海峡之滨,为往来船舶指引方向。2010至2011年,海口航标处对灯塔进行了精心修复,严格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将灯塔恢复到初建时的原貌,使这座百年建筑重新焕发光彩。
从建筑学角度看,临高灯塔融合了西方灯塔建造技术与东方美学元素,其独特的圆锥形塔身与本地石材的完美结合,展现了19世纪末中西文化交流的独特印记。灯塔内部保存完好的机械装置和光学设备,更是研究近代航海技术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这些特点使临高灯塔不仅是一座功能性航海设施,更是一座不可多得的工业遗产和文化景观。
二、国际认可:中国灯塔保护的世界意义
IALA”2025年度历史灯塔”称号的获得,标志着我国在历史灯塔保护领域的工作得到了国际专业组织的充分肯定。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临高灯塔本身价值的认可,更是对中国在航海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所作努力的国际背书。
自2019年设立评选活动以来,来自法国、巴西、摩洛哥、意大利等国的历史灯塔先后获评此称号。我国首座灯塔获此殊荣,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航海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注与肯定。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航海文化领域的话语权,也为全球航海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临高灯塔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严格遵循国际文物保护准则,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化测绘和材料分析技术,确保了修复工作的科学性和原真性。这种国际化的保护理念和方法,为中国其他历史灯塔的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三、文化活化:灯塔旅游与经济融合发展
为进一步探讨历史灯塔的保护及其在当代的”活化”利用,8日在海南海口举办了”IALA 2025年度历史灯塔保护国际研讨会”。与会专家梳理了中国航标塔的千年演变史,并重点介绍了海南如何将灯塔资源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创新实践。
海南通过打造灯塔旅游线路,将导航设施、文化标识和旅游吸引物有机整合,不仅提升了海岸带经济的活力,也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新思路。临高灯塔所在的岬角区域现已成为集航海文化展示、滨海旅游观光、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区,带动了当地社区经济发展和居民就业。
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30余名代表在研讨会上分享了各国灯塔保护与利用的经验,特别是如何在青年群体中传播灯塔文化。这种跨国界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形成全球性的航海文化遗产保护网络,促进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与理解。
四、未来展望:航海遗产保护的全球使命
“年度历史灯塔”荣誉的设立,体现了国际航标组织提升全球对灯塔遗产关注和保护的努力。临高灯塔的成功案例表明,历史灯塔不仅是航海安全的保障设施,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本土与国际的文化桥梁。
展望未来,我国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历史灯塔等航海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一方面,需要加大科技投入,运用数字化技术建立航海遗产数据库;另一方面,应深化国际合作,参与全球航海文化遗产保护标准的制定。同时,探索更多创新的”活化”利用模式,让历史灯塔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临高灯塔获颁”2025年度历史灯塔”称号,不仅是对一座百年建筑的保护与肯定,更是对中国航海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它提醒我们,在全球化时代,保护航海文化遗产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人类共同未来的责任。让我们期待更多中国航海文化遗产走向世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