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达州:向日葵花海里的金色狂想曲

四川达州凤凰山麓向日葵花海的盛景,阐述其从试验田发展为网红地标的过程,讲述农旅融合带动产业链、文化赋能丰富内涵、科技助力智慧农业的情况,提及乡村振兴思路及未来打造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强调向日葵花海是达州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展现农业多元发展与农村焕发生机的美好图景。

盛夏的达州,一片金色的海洋正在凤凰山麓铺展开来。上万株向日葵昂首挺立,在蓝天下绽放出灿烂的笑脸,将整座山头染成耀眼的金黄色。这片位于城市近郊的向日葵花海,不仅是一处网红打卡地,更成为达州乡村振兴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生动样本。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花田,露珠在花瓣上闪烁,蜜蜂在花间穿梭,一幅充满生机的田园画卷就此展开。

一、金色花海:从试验田到网红地标

达州向日葵花海的诞生,源于一次农业产业转型的尝试。20XX年,当地农业合作社引进了10个向日葵品种进行试种,没想到竟意外走红。”我们原本只是想尝试多元化种植,没想到这些’太阳花’如此受欢迎。”合作社负责人王建国回忆道。如今,花海面积已扩大到500亩,成为川东地区最大的向日葵种植基地。

最引人注目的是花田中的”彩虹向日葵”品种,这种通过杂交培育的新品种能在一株上开出红、黄、橙等不同颜色的花朵。”我们还在试验种植黑色向日葵,”农业技术员小李介绍,”这种稀有品种的花蕊呈深紫色,非常具有观赏价值。”

二、农旅融合:一朵花带动的产业链

向日葵花海不仅带来了观赏价值,更激活了整条农业产业链。花期过后,收获的葵花籽被加工成食用油和休闲零食;秸秆则被制成有机肥料;花田周边配套建设了农产品展销中心,销售达州特色农产品。”我们的’葵花鸡’特别受欢迎,”养殖户张大姐笑着说,”这些鸡在花田里自由觅食,下的蛋营养价值高,供不应求。”

据统计,花海每年吸引游客超过20万人次,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增收1.2万元。更令人欣喜的是,当地年轻人开始返乡创业,开设农家乐、民宿和手工艺品店。”以前村里年轻人都往外跑,现在都抢着回来做生意。”村支书感慨道。

三、文化赋能:向日葵里的达州故事

在花海中央,一座”向日葵文化馆”正在建设中。馆内将展示达州农耕文化、向日葵种植历史以及相关艺术作品。”我们希望通过文化赋能,让这片花海更有内涵,”项目负责人介绍,”计划举办向日葵摄影大赛、田园诗歌节等活动。”

艺术家们也在这片花海中找到了灵感。画家老陈在田间支起画架:”向日葵象征着阳光和希望,很能代表达州人民的精神面貌。”他的作品《金色达州》系列已在市美术馆展出。更令人惊喜的是,当地小学将课堂搬到了花田,孩子们在这里写生、观察植物生长,上了一堂生动的自然教育课。

四、科技助力:智慧农业的新实践

在花海背后,是现代农业科技的支撑。合作社引进了智能灌溉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无人机定期巡航,拍摄作物生长情况;建立了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消费者扫码就能了解产品从种植到销售的全过程。

“我们还在试验向日葵与蜜蜂的共生模式,”农业专家刘教授介绍,”向日葵能为蜜蜂提供充足的花蜜,而蜜蜂授粉又能提高向日葵产量。”这种生态农业模式已在20亩试验田取得成功,计划明年推广。

五、乡村振兴:花海背后的发展密码

向日葵花海的成功,折射出达州乡村振兴的新思路。当地政府将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农业+”发展模式。花海所在的通川区,已形成”春赏油菜花、夏观向日葵、秋品菊花茶”的全年旅游格局。

“我们不仅要让土地增产,更要让农民增收,”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表示,”通过发展观光农业,把田间地头变成市民的’后花园’,把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

六、未来展望:打造国家级田园综合体

面向未来,达州计划将向日葵花海升级为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规划中的项目包括:向日葵主题乐园、农业科技示范园、乡村民宿集群等。”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城郊休闲农业示范区’,”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让更多市民走进乡村,体验农耕乐趣。”

更长远的目标是打造”向日葵小镇”,形成种植、加工、旅游、文化全产业链。”我们要让向日葵成为达州的’城市名片’,”王建国信心满满地说,”就像洛阳的牡丹、婺源的油菜花一样。”

结语:金色田野上的乡村振兴

达州的向日葵花海,不仅是一处美丽的景观,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在这里,农业不再是单纯的种植,而是融合了旅游、文化、科技等多种元素的复合产业;农民不再只是面朝黄土的耕作者,而是成为乡村旅游的服务者、特色农产品的经营者;农村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而是充满活力的创业热土。当夕阳西下,金色的花海与晚霞交相辉映,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更是一个关于乡村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达州的故事告诉我们,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创新思维,只要找准特色、科学规划、全民参与,就能让广袤的田野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