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三夏”:科技赋能下的现代农业新图景

山东、江西、浙江、黑龙江、江苏等地在夏收夏种时节,通过机械化作业提升效率、智能化管理实现精准守护、良种选育保障增产增收等多维度运用科技手段开展农业生产的情况,展现了智慧农业的蓬勃发展态势及广阔前景。

当下,从山东微山湖畔到江西赣中平原,从浙江金华山区到黑龙江黑土地,一幅科技赋能的现代农业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夏收接近尾声,夏种正当其时,各地纷纷亮出”科技牌”,通过机械化作业、智能化管理、良种选育等多维度创新,解锁智慧”三夏”新模式,为粮食稳产增收注入强劲动力。

一、机械化作业:效率革命的生动实践

在山东济宁市鱼台县,30万亩水稻夏种现场,自动插秧机正以每天几十亩的速度高效作业。”机械插秧1亩地只需15分钟,1台机器1天就能插几十亩地,而且种植密度更大,产量更高。”农户介绍道。这里的机械化作业率已达99%以上,设定好插秧深度、间距等参数,机器就能精准作业,不仅效率大幅提升,更有利于秧苗后期管理。

鱼台县的”中央厨房”式育秧模式更是令人耳目一新。专业合作社统一进行机械化育秧,从育秧盘到育秧田再到稻田,秧苗经历标准化”搬家”过程。”1亩地的秧苗能种100亩,节省了90%的育秧土地。”农业专家介绍。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育秧效率,还实现了规模化经营,为农户节约了大量成本。

贵州松桃县的农业全程机械化推广同样成效显著。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将2166块小田整合为220块高标准农田,配套完善机耕道和灌溉设施,显著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和机械化水平。农业部门还在试验田种植15个优质杂交水稻品种,测试不同种植密度,以筛选出最优方案全面推广。

二、智能化管理:科技赋能的精准守护

在江西吉安市吉水县,118万亩早稻进入扬花期,农技人员通过持续向田间灌水,促进谷粒积累淀粉。”预计这些早稻亩产可以达到1000斤左右。”农技人员介绍。更令人惊喜的是,当地稻田不仅是粮仓,更是一个露天试验室,30多个水稻品种”同台竞技”,专家根据当地种植条件选出最优品种,助力农户增产增收。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让田间管理更加智能。检测传感器24小时站岗,农户通过小程序就能远程查看田间气候状况、土壤酸碱度等数据,平台还会根据设置进行报警提示,实现提前干预。植保无人机进行精准飞防作业,效率高、覆盖匀、不伤苗,农户只需手机预约”飞手”服务,大大提高了效率。

浙江金华市武义县的单季稻种植同样充满科技感。农户忙着将秧苗搬运上插秧机,无人机施肥可精准控制用量,一天能管200多亩,节省30%的肥料。病虫害防治方面,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将为5.2万多亩稻田提供无人机防治服务,助力粮食增产增收。

三、良种选育:增产增收的核心密码

黑龙江绥化市庆安县建民乡的玉米种植地,高杆喷雾机单次可为40行玉米精准喷施药剂,最大程度降低风力影响。虎林市的水稻进入分蘖期,新投用的孢子捕捉仪和智能虫情监测系统,实现病虫害预警与科学防治”无缝衔接”。

江苏淮安市淮阴区气象部门推出”分时分区”预报模式,引入湿度遥感监测技术,持续加强极端天气监测预警。在淮阴区三树镇蒋集村的秧田里,气象技术员深入田间,实地了解天气影响,指导农户实时调整栽插进度。

各地在良种选育方面的探索尤为引人注目。鱼台县通过机械化育秧和科学插秧,提高种植密度;吉水县开展水稻品种田间”竞技”,筛选适宜品种;其他地区也在积极推进优质品种的试验示范。这些努力都在为粮食增产增收提供核心支撑。

四、未来展望:智慧农业的广阔前景

从机械化到智能化,从良种选育到精准管理,各地的实践展示了智慧农业的广阔前景。科技赋能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更推动了农业向绿色、高效、可持续方向发展。未来,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智慧农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场科技赋能的”三夏”生产,不仅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更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生动范例。当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生产效率的提升,更是农业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智慧农业的未来,必将更加精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