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威宁县车厘子和油桃早熟特色水果产业为例,介绍其依托当地气候优势发展水果种植,推广微生物技术实现农业绿色转型,通过农旅融合拓展产业价值,展现该产业促进农户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显著成效及可持续发展潜力。

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一场关于水果的”抢鲜”战役正在上演。当地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早熟特色水果产业,让车厘子和油桃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这不仅是一场农业生产的变革,更是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一、自然馈赠:气候优势成就水果产业
威宁县地处云贵高原,拥有强光照、昼夜温差大的独特气候条件。这种自然禀赋为水果种植提供了绝佳环境——强光照促进果实糖分积累,昼夜温差大则有助于果实风味物质形成。正是这样的自然馈赠,使得威宁县的早熟水果品质出众,在市场上具有明显竞争优势。
在龙场镇,4000余亩油桃挂满枝头,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果农彭兴华家种植的13亩油桃已经销售3天,收入超过1万元。”今年能卖10-20天左右,预计总收入能达到10万元左右。”彭兴华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样的收益对于当地农户来说,无疑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来源。
二、科技赋能:微生物技术助力绿色转型
威宁县在发展水果产业过程中,不仅依靠自然优势,更注重科技赋能。当地推广的从林地土壤中提取有益微生物技术,正在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这项技术通过改良土壤、防治病虫害,促进果树健康生长,已在全镇32个村推广应用。
毕节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吴道全介绍:”这种土著微生物益生菌来自于大自然、来自于土壤,广泛应用于种植、养殖方面。特别是在农作物种植方面,达到了增产、提质、增效的效果。”这种绿色农业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水果品质,还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农旅融合:采摘经济激活乡村活力
在金钟镇,早熟车厘子进入采收季,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采摘体验。这种”采摘经济”模式,将农业生产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创造了更高的产业附加值。游客们不仅可以品尝新鲜水果,还能体验乡村生活,感受田园乐趣。
威宁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水果产业,探索出了一条农旅融合的新路径。目前,全县油桃和车厘子种植面积达12000余亩,年产值约4000万元。这一数字背后,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实践,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体现。
四、产业升级: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
威宁县的水果产业发展,折射出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缩影。通过品种改良、技术引进、品牌打造等举措,当地水果产业实现了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早熟水果错峰上市的销售策略,更是让农户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有利位置。
“我们不仅要种出好水果,更要卖出好价钱。”当地农业部门负责人表示。为此,威宁县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发展电商物流,举办水果节庆活动,多措并举提升产业效益。这些举措不仅增加了农户收入,也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五、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
威宁县的水果产业发展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启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而发展特色产业则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通过挖掘本地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可以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同时,乡村振兴还需要科技支撑、人才保障和政策支持。威宁县推广微生物技术、发展农旅融合的做法,正是科技赋能农业的生动体现。而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支持,则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六、未来展望: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望未来,威宁县的水果产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一方面,可以通过品种改良、品质提升,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水果加工、冷链物流等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此外,还可以探索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新模式,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威宁县的水果产业发展经验表明,乡村振兴必须立足本地实际,发挥比较优势,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让农民持续增收,让乡村焕发持久活力。
在这场水果”抢鲜”战役中,威宁县不仅收获了丰硕的经济成果,更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随着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相信会有更多农户从中受益,更多乡村因此振兴。这不仅是威宁县的希望,也是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