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肆虐下的光明保卫战:广东肇庆电力抢修纪实

台风”蝴蝶”致广东肇庆多地洪涝致电力设施停运,当地电力部门秉持”水退人进电通”原则,科学抢修、科技助力、暖心服务,全力恢复供电并规划提升电网抗灾能力。

台风”蝴蝶”带来的持续强降雨让广东肇庆怀集、广宁等地沦为泽国。汹涌的洪水不仅冲垮了道路桥梁,更让电力设施遭受重创。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当地电力部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光明保卫战”就此打响。

一、灾情告急:洪水肆虐下的电力危机

受台风”蝴蝶”影响,肇庆地区遭遇持续强降雨,怀集、广宁等地的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汹涌的洪水不仅淹没了村庄农田,更让电力设施面临严峻考验。为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当地电力部门果断采取线路设备主动停运避险措施,大片区域陷入黑暗。

这场电力中断不仅影响了居民正常生活,更对医院、通信基站等重要设施造成严重影响。在怀集县人民医院,备用电源仅能维持基本医疗设备运转;在广宁县山区,多个通信基站因断电而瘫痪,救援通讯面临中断风险。电力中断带来的连锁反应,让抢修工作刻不容缓。

二、科学施策:”水退人进电通”的抢修原则

面对严峻灾情,南方电网广东肇庆供电局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确立了”水退人进电通”的抢修原则。这一原则体现了科学救灾的智慧:

  1. 安全第一​:坚持水位完全退去后再开展抢修,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2. 有序推进​:按照受灾程度分区分类制定抢修计划
  3. 重点保障​:优先恢复医院、通信基站等重要用户供电

在怀集县冷坑镇,抢修队伍冒着大雨对变电站进行特巡,及时发现并处理了3处设备隐患。在广宁县横山镇,电力工人利用无人机对受灾线路进行巡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些科学施策的背后,是电力部门多年积累的应急经验。

三、攻坚克难:抢修现场的感人瞬间

在抢修现场,处处可见电力工人奋战的身影。他们或涉水而行,或攀爬高塔,用专业和汗水守护着万家灯火。

在怀集县中洲镇,抢修队员李师傅和同事们连续奋战12小时,成功恢复了10千伏中洲线的供电。”水深的地方齐腰深,我们穿着雨靴、扛着设备一步步往前走。”李师傅擦着脸上的雨水说,”虽然辛苦,但想到能早日恢复供电,再累也值得。”

在广宁县古水镇,抢修队伍遇到了特别棘手的难题——一座变压器被洪水冲毁。紧急调运来的备用变压器重达数吨,需要吊装到变压器台上。暴雨中,抢修队员们齐心协力,用绳索固定、用肩膀扛抬,终于将变压器安全就位。当合闸送电的那一刻,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四、科技助力:现代技术提升抢修效率

在这场抢修战役中,现代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无人机巡检、红外测温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抢修效率。

在怀集县坳仔镇,抢修人员使用无人机对受灾线路进行巡检。”无人机可以飞到人去不了的地方,拍摄高清画面,帮助我们快速定位故障点。”现场负责人介绍。据统计,无人机巡检使故障排查效率提升了3倍以上。

在广宁县横山镇,红外测温仪被用来检测设备运行状态。”通过红外成像,我们可以准确发现设备发热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技术人员小王说。这些高科技设备的应用,让抢修工作更加精准高效。

五、暖心服务:电力人的温情守护

在紧张抢修的同时,电力部门还提供了多项暖心服务。在怀集县冷坑镇,供电所设立了临时服务点,为受灾群众提供充电、照明等服务。”手机没电了,正发愁怎么联系家人,供电所的工作人员就送来了充电宝。”村民张大姐感激地说。

在广宁县古水镇,电力工人还主动帮助受灾群众转移重要物资。”看到他们这么辛苦还来帮我们,心里特别温暖。”受灾群众李大爷说。这些温情瞬间,展现了电力人不仅有专业技能,更有服务为民的情怀。

六、灾后重建:提升电网抗灾能力

在全力抢修的同时,电力部门已经开始谋划灾后电网重建工作。南方电网广东肇庆供电局计划对受灾严重的线路进行改造升级,提高电网抗灾能力。

“我们将对低洼地带的变电站进行搬迁,对易受洪水影响的线路进行升高改造。”供电局负责人表示,”同时加强电网智能化建设,提升故障自愈能力。”这些措施将有效提升肇庆地区电网的抗灾能力,减少未来灾害带来的影响。

结语:光明终将重现

经过连续奋战,肇庆地区大部分受灾区域已恢复供电。这场与洪水的较量中,电力工人用专业和汗水守护了万家灯火,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

当灯光重新亮起,当机器重新运转,当生活恢复正常,我们不应忘记那些在洪水中奋战的身影。他们是光明的使者,是灾难中的逆行者,用责任和担当筑起了一道守护光明的长城。随着电网抗灾能力的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肇庆将能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让光明永远照耀在这片土地上。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