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逐光!看一束光如何点亮产业发展新图景

穿戴设备轻轻一动,机械臂灵巧手便精准拿起试管;无人车穿梭街头,激光雷达与光通信协同避开障碍;AI 眼镜搭载氮化镓芯片,吸引院士驻足研究…… 在第二十届光博会现场,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一一呈现,而武汉光谷,正以光为笔,书写着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壮丽篇章。

“以‘用’为导向,以用户为主体!” 位于展会一楼显眼处的湖北科创供应链中心展区展板上,两行大字格外醒目。这个成立不到两年的创新平台,已成功促成 1.5 万余项供需对接,成为推动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当下,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显得尤为迫切,而武汉光谷勇担使命,用 “一束光” 照亮 “一条链”,融合 “一个生态”。

走进光博会,“光 + 智能装备”“光 + AI”“光 + 机器人” 等前沿产业图景令人目不暇接。来自东湖科学城的东智机器人首次亮相便惊艳众人,其融合光感知、AI 算法与人形设计,短时间内完成从孵化到落地。光谷东智董事长周林满怀兴奋地表示,企业正与多家光谷传感器企业洽谈合作,立志让人形机器人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全部实现 “光谷造”。

光电子信息技术已深深融入武汉新一代信息产业,成为底层支撑,并与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加速融合,释放出巨大的倍增效应。国际光学委员会副主席顾波点赞武汉,在方圆 100 平方公里内,企业不仅能找到供应商,还能找到客户,强大的集聚效应可见一斑。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高质量的科技供给是根基。湖北科创供应链公司负责人透露,平台发布的每五条需求中就有一条与光电子信息产业相关,已完成的需求匹配中,每四条就有近一条涉及光电产业。目前,平台已入驻企业 7 万余家,光电子信息产业无疑是其中的核心。

回顾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历程,创新驱动与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其制胜法宝。10 家湖北实验室中,5 家与光电子信息产业相关;武汉组建的 10 家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7 家由光电子信息龙头企业牵头。在光博会上,高校实验室、湖北实验室与新型研发机构的科技矩阵集体亮相,展现出强大的创新实力。

曾经光博会上的前沿技术,如今已广泛应用于生活。柔性手机显示屏创新技术落地武汉,成长为全国最大的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研发生产基地;光纤激光切割机的应用,助力武汉成为我国最大的激光设备制造基地之一。

从科研平台的前沿攻坚,到企业车间的持续迭代,武汉正沿着 “芯 — 光 — 网 — 算 — 端” 的全链条推进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湖北代表团提交建议,着力培育提升国家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 “世界光谷”。而光博会的成功举办,正是武汉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道路上不断前行的有力证明。

一束光,连接起芯片、终端、机器人,穿梭于各个领域,推动新质生产力跃迁。今日之光谷,未来之 “光”,已在脚下铺展,在新时代武汉发展与支点建设中,绽放出璀璨光芒,照亮产业发展的新图景。

以上新闻展现了武汉光谷以光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活力。若你对内容侧重点、表述风格等有新想法,欢迎随时提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