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开关:解锁缓解慢性疼痛的心理密码

深夜,被腰间盘突出折磨的王女士再次辗转难眠,疼痛像无数根细针不断刺激神经,而焦虑与烦躁的情绪更如潮水般涌来,让她愈发痛苦。这样的场景,是全球超 15 亿慢性疼痛患者的日常写照。但最新研究带来了希望的曙光:调节焦虑等负面情绪,或许能成为缓解慢性疼痛的 “金钥匙”。

慢性疼痛被称为 “不死的癌症”,它不仅带来身体上的折磨,更在精神层面给患者沉重打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 Nell Norman-Nott 指出:“慢性疼痛不仅是感官的煎熬,更是情感的磨难。” 研究发现,高达 80% 的慢性疼痛患者伴有焦虑和抑郁,疼痛与负面情绪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 —— 疼痛加剧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又反过来让疼痛感更加强烈。

为打破这一困局,Norman-Nott 及其团队开展了一项极具突破性的研究。他们采用辩证行为疗法,这种认知行为疗法此前多用于情绪管理困难人群,其核心聚焦于正念、情绪调节和痛苦耐受能力培养。研究选取 89 名平均病程长达 16 年的慢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接受治疗师指导的 8 周在线课程,学习情绪调节技巧;对照组则维持原有的药物或物理治疗。

9 周后的评估结果令人振奋:在 18 – 90 分的量表测评中,实验组患者的情绪调节能力比对照组平均高出 5 分。更惊喜的是,从第 9 周开始,实验组的疼痛强度逐渐下降,到第 21 周时,他们感受到的疼痛程度已显著低于对照组。这意味着,通过调节情绪,患者不仅在心理状态上得到改善,身体的疼痛感也切实减轻。

美国匹兹堡大学的 Benedict Alter 对这项研究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这一发现极具前景,尤其对于那些难以获得面对面专业护理的患者意义重大。由于专业治疗师数量有限且多集中在城市,基于互联网开展的在线治疗课程,很好地解决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让更多患者有机会受益。

然而,目前这种疗法缓解疼痛的具体机制尚不明晰。Alter 推测,在同等疼痛强度下,情绪调节能力强的患者,生活质量更高,痛苦感和功能障碍更少,随着整体状态的改善,疼痛强度也会随之降低。但要确切知晓其中奥秘,还需在更大规模的研究中进一步探索。

这项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的研究,为慢性疼痛治疗打开了全新思路。它提示我们,在对抗慢性疼痛时,不应只关注生理层面的治疗,更要重视心理情绪的调节。当患者学会掌控情绪这一 “开关”,或许就能逐步走出慢性疼痛与负面情绪交织的困境,重新拥抱轻松自在的生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