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鸡蛋的 “健康密码”:医生紧急提醒,这几类人千万别乱吃!

“这鸡蛋再吃下去,血管迟早要堵!” 看着家族群里疯传的 “浙大研究”,郑阿姨手一抖,差点把刚煮好的鸡蛋扔进垃圾桶。一篇声称 “水煮蛋是心血管杀手” 的文章,让无数人对这枚营养丰富的食材望而却步。鸡蛋究竟是养生圣品,还是健康隐患?医生终于道出真相,原来吃鸡蛋的学问,远比想象中复杂!

鸡蛋,这个餐桌上的常客,凭借超高的性价比和丰富的营养,一直被誉为 “平价补品”。一枚 50 克的鸡蛋,蛋白质含量是牛奶的 4 倍,钙含量比牛肉高出十倍,还富含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然而,一篇发表在《PLOS Medicine》的研究却掀起轩然大波:对 52 万美国志愿者长达 16 年的随访显示,每天多摄入 300mg 膳食胆固醇(约 1.6 颗鸡蛋),过早死亡风险增加 19%,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风险也显著上升。这让不少人将鸡蛋与 “心血管杀手” 划上等号。

但真相并非如此简单。人体对胆固醇具有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 —— 摄入多则合成少、分解多。更关键的是,这项研究的对象全为美国人,其饮食结构、生活环境与国人差异巨大,结论并不能直接套用。事实上,多项研究证实,每周吃 4 – 7 个鸡蛋,反而能降低心脏病风险;每天一个水煮蛋,还能助力控制体重。可见,鸡蛋并非洪水猛兽,科学食用才是关键。

医生特别强调,这 4 类鸡蛋务必远离:毛鸡蛋因易受沙门氏菌污染,即便煮熟也暗藏风险;散黄蛋若伴有异味,说明已变质,绝对不能吃;溏心蛋看似鲜嫩,实则可能残留致病菌和寄生虫卵;炸鸡蛋经过高温处理,营养流失严重,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偶尔解馋尚可,长期食用危害不小。

此外,4 类人群也需谨慎食用鸡蛋:蛋白质过敏者可能出现腹泻、皮疹;高血脂患者应少吃蛋黄,控制胆固醇摄入;肾脏疾病患者因代谢缓慢,过量食用会加重病情;正在服用磺胺类药物者,食用鸡蛋可能引发结石。

想要挑到新鲜鸡蛋,记住三个小妙招:对着光线照,半透明者为佳;轻轻摇晃,无明显晃动声说明新鲜;观察蛋壳,表面粗糙、带霜状粉末且气孔明显的,就是新鲜好蛋。若发现霉斑,千万不要购买。

从 “营养宝库” 到 “健康威胁”,鸡蛋的争议背后,是大众对饮食健康的高度关注。其实,只要避开食用误区、根据自身情况适量摄入,鸡蛋依然是餐桌上的 “黄金食材”。这个夏天,别再因谣言错过美味,学会科学吃蛋,让营养与健康兼得!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