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载丹青绘就民族魂!川美 “学脉华章” 解码艺术里的共同体密码

在四川美术学院 “学脉华章” 展览现场,一幅《梨园管理》的版画静静陈列,画面中藏族同胞科学管理果园的场景,跃然纸上。这幅创作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作品,不仅是版画民族化探索的见证,更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川美 85 年来以艺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宏大叙事。5 月 23 日,值川美建校 85 周年之际,这场主题展览吸引了全国主流媒体的目光,共同探寻这所西部艺术学府如何用画笔勾勒时代,用色彩凝聚民族精神。

回溯历史长河,川美自诞生于抗战烽火之中,便深植 “立艺为民” 的初心。新中国成立后,西南民族叙事成为教学创作主线,师生们以笔为戈,描绘民族团结互助的动人图景,开启了美术创作形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新篇章。改革开放浪潮下,川美敏锐捕捉时代脉搏,“伤痕美术” 和 “乡土绘画” 从这里发端,将地域生存体验与少数民族文化经验融入艺术创作,推动中国当代美术走向多元。进入新时代,从 “羊磴计划” 到酉阳艺术季,川美师生深入西部乡土,在个体与群体、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表达对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与传承。

在育人模式上,川美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起 “两核两翼多拓展” 的办学格局,响应国家需求确立四大融合建设方向,学科建设成果斐然。2021 年以来,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相继获批,18 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熠熠生辉。师资培养方面,30 余项人事改革激发活力,“揭榜挂帅”“海外研修” 等计划为人才成长护航,五年间国家级人才不断涌现,教学科研成果丰硕。创作导向上,“论文写在大地上” 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全国美展中摘金夺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领跑全国艺术院校。

艺术赋能社会,川美走出了一条独特之路。“开放的六月” 毕业季成为重庆文化名片,每年吸引无数目光;扎根西部乡村,在 30 余个实验场域开展数百项艺术项目,赋能乡村振兴;成立区域国别艺术研究院,承办国际学术会议,与多国院校开展联合培养,发起成渝艺术联盟…… 川美以艺术为桥,连接本土与世界,让民族文化在国际舞台绽放光彩。

85 年风雨兼程,四川美术学院用丹青妙笔书写时代华章,以艺术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历史深处走来,向世界舞台迈进,川美将继续深挖民族文化富矿,以多元艺术形式展现民族精神与时代风貌,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贡献磅礴的艺术力量。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