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 岁三星堆对话 “00 后” 哪吒!四川在文博会上上演文化产业 “古今潮变”

当 6000 岁的三星堆青铜神树在裸眼 3D 技术下焕发新生,当 “00 后” 爆款 IP《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元素闪耀展馆,文博会四川馆内,一场跨越千年的 “古今对话” 正火热上演。5 月 25 日,这里凭借三星堆裸眼 3D、大熊猫创意作品、非遗体验等亮点,成为全场焦点,也让人们看到四川文化产业如何根植古蜀文明,激活创新基因,走出一条从 “资源大省” 向 “产业强省” 跃升的独特之路。

在内容创新的赛道上,四川走出了一条将古老文明与现代审美深度融合的原创之路。三星堆的青铜纹饰化作《哪吒 2》中结界兽的机甲设计,商代纵目面具成为手游《王者荣耀》英雄皮肤的灵感源泉,通过这种跨界融合,三星堆 IP 授权产品年销售额突破 2800 万元。此外,AI 诗人 “苏东坡” 以中英双语即兴赋诗,累计生成 32 万首诗歌,其中《望峨眉山雪》被翻译成 12 种语言,在海外社交媒体获得超 500 万次转发。四川的非遗技艺也在科技与设计的赋能下实现年轻化转型,德阳潮扇、川剧盔帽等非遗项目通过现场互动展示,吸引大量观众;绵竹年画推出 37 种衍生品,传统纹样与现代生活场景完美融合,亲子体验活动物料被抢领一空。这些实践证明,四川正通过 “科技 + 创意” 重构文化叙事逻辑,让历史 “活” 起来、让传统 “潮” 起来。

科技的深度介入,为四川文化产业带来了从展示形式到产业模式的全方位变革。在《哪吒 2》制作中,“三界大战” 的 1 分钟长镜头需 400 台服务器连续渲染 48 小时,而位于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的可可豆动画与墨境天合,因地理优势实现高效协作,大幅提升制作效率。四川博物院利用 3D 扫描技术,将安岳石窟转化为可交互数字模型;川剧数字档案库通过动作捕捉和 AI 算法,模拟名角 “变脸” 绝技,为非遗传承提供 “数字底版”。“沉浸式四川” VR 体验项目,让观众能 “穿越” 至九寨沟与数字大熊猫合影,其衍生的 “元境四川” 平台上线半年吸引 120 万用户,带动线下景区门票销售增长 26% 。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聚集 6000 余家企业,形成 “10 分钟产业圈”,推动成都数字文创产业营收三年增长 89%,2024 年突破 1141 亿元。

制度与教育的 “双轮驱动”,为四川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2025 年正式实施的《四川省促进川菜发展条例》,明确地标食材标准,设立 10 亿元产业基金,助力眉山泡菜、宜宾燃面等通过 “熊猫厨房” 直播项目打入欧美市场。全国首个戏曲类本科专业 “戏曲表演(川剧)” 在成都艺术职业大学设立,构建 “传统唱腔 + 数字舞台设计 + IP 开发” 课程体系,与四川省川剧院共建 “教学工坊”,培养兼具传统技艺与数字创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凭借内容创新、科技赋能、制度保障的协同发力,在 “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24)” 中,四川排名前十,成为西部地区连续多年进入前十名的唯一省份。

从古老神秘的三星堆到火爆全球的哪吒 IP,从传统非遗技艺到前沿数字科技,文博会四川馆展示的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四川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在创新驱动下,四川正不断书写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让古蜀文明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