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Z 世代遇上千年非遗:一场改变文化传承命运的破局之战打响!

当古老的非遗技艺在岁月长河中渐显 “后继无人” 的危机,谁能成为唤醒它们的 “青春力量”?5 月 24 日,2025 非遗视频创作大会在江西婺源启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在专访中直击非遗传承痛点,更抛出一剂 “破局良方”—— 以短视频为桥梁,让青年力量激活非遗传承新生态,一场关乎文化命脉延续的创新战役就此拉开帷幕。

“非遗保护最大的危机,就是传承断代!” 王晓峰的话语掷地有声。当下,众多非遗项目正面临 “青黄不接” 的困境,传统匠人逐渐老去,年轻一代鲜少问津,使得不少珍贵技艺濒临失传。“传承人在哪?青年就在哪!” 王晓峰敏锐指出,在短视频风靡的时代,网络正是非遗与青年对话的最佳场域。然而,现实却存在着令人惋惜的矛盾:非遗传承人空有精湛技艺,却缺乏视频创作与传播能力;而擅长短视频创作的年轻人,又难以接触到丰富的非遗素材,导致大量非遗宝藏被埋没在信息洪流中。

为打破这一僵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联合抖音、快手等六大头部平台,重磅推出 “青年非遗视频创作哺育行动”。王晓峰将其概括为 “五个一行动”:坚守帮助青年非遗传承人、视频创作人成长的目标;抓住短视频网络传播的时代风口;解决传承人与创作者供需错位的痛点;建立双向、常态、多元的交流合作机制;培育 “非遗传承人 + 视频创作者 + 平台 + 协会 + 社会” 五位一体的视频创作生态体系。

此次行动创新性地搭建 “资源池”,将全国 45 岁以下的青年传承人、视频创作者汇聚其中,通过精准匹配,实现技艺与创意的 “强强联合”。未来,协会还将建立激励机制,对优秀作品、创作者和传承人给予奖励,在 “中国非遗保护年会” 上集中展播优秀成果,并选聘 “非遗推广使者”,为非遗传播注入持久动力。

“非遗保护的未来,掌握在青年手中!” 王晓峰强调,青年传承人是推动非遗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只有让他们深度参与,非遗文化才能焕发永续生机。此次非遗视频创作大会,正是这场传承革新的 “集结号”,它不仅是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的重要尝试,更是构建非遗传播新生态的关键一步。

站在文化传承的历史节点,这场由青年力量主导的非遗创新传播行动,正以短视频为笔,在数字时代的画卷上,书写着传统文化 “破圈出海” 的崭新篇章。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加入其中,让千年非遗在青春浪潮中重焕光彩,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