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古猗园举办第十二届上海荷花睡莲展,展出500多个荷花品种及新品种“猗莲悠梦”,各地围绕荷花发展出赏花、加工、文旅等全产业链,“荷经济”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未来需强化科技、延伸产业链、融合文旅以释放持久活力。

盛夏时节,荷香满塘。当微风拂过,碧绿的荷叶间点缀着或粉或白的荷花,不仅勾勒出一幅诗意盎然的自然画卷,更催生出一场围绕“荷”的经济热潮。从上海嘉定古猗园里会变色的荷花新品种“猗莲悠梦”,到全国各地花样翻新的荷主题玩法,“荷经济”正以“出淤泥而不染”的姿态,在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土壤里绽放出别样活力。
一、新品种与新展陈:荷塘里的“科技范”与“文化味”
在上海嘉定古猗园,第十二届上海荷花睡莲展的主会场里,游客们围着一株初开深粉色、次日渐淡的荷花啧啧称奇——这就是今年首次亮相的荷花新品种“猗莲悠梦”。其独特的变色特性,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一花多色”的观赏期待,更折射出花卉育种技术的突破。园方介绍,该品种通过杂交选育技术,将花色基因的表达与光照、温度变化关联,实现了从深粉到浅粉的自然渐变,堪称“会呼吸的荷花”。
除了新品种的“科技范”,本届展会还展出了500多个荷花品种,其中10个为上海首次展出。从传统的“西湖红莲”“粉霸王”到稀有的“千瓣莲”“并蒂莲”,从单瓣的清新到重瓣的华贵,不同花型、花色的荷花在荷塘中争奇斗艳。古猗园以“荷文化”为主线,将展陈与历史、艺术结合:在“荷风雅韵”展区,用诗词碑刻、水墨画展现历代文人墨客笔下的荷花意象;在“荷香雅集”区域,设置传统插花、荷叶茶艺体验区,让游客在赏花之余,感受“荷”与“和”的传统文化内涵。
“以前只知道荷花好看,没想到还有这么多学问。”带着孩子来参观的上海市民李女士说,“孩子通过互动展板了解了荷花的生长周期,还亲手体验了荷叶包饭的制作,比单纯看花更有收获。”这种“科技+文化”的展陈模式,不仅提升了游客的参与感,更让荷花的观赏价值从“视觉美”延伸至“知识美”“体验美”。
二、全链条“荷经济”:从赏花到“荷”尽其用
“荷经济”的潜力远不止于赏花。在上海,围绕荷花已形成了一条覆盖种植、加工、文旅、电商的全产业链。以古猗园所在的嘉定区为例,当地农户近年来调整种植结构,将传统水稻田部分改种观赏荷花与食用莲藕。夏季荷花盛开时,农田变身为“荷塘打卡地”,吸引周边城市游客;秋季莲藕丰收,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各地,成为餐桌上的“绿色食品”。
更值得关注的是荷产品的深加工创新。在嘉定的一家农产品加工厂,莲藕被制成藕粉、藕片零食、莲藕汁饮料,荷花花瓣则被提取色素用于天然护肤品,荷叶被加工成荷叶茶、荷叶枕。工厂负责人介绍:“过去莲藕主要当蔬菜卖,每亩产值约2000元;现在通过深加工,每亩综合产值能超过5000元,带动周边300多户农户增收。”
在全国范围内,“荷经济”的模式更加多元。杭州西湖的“荷塘夜游”项目,将游船赏荷与灯光秀结合,成为夏季旅游的热门IP;武汉东湖的“荷花文化节”,除了赏花还举办荷花摄影大赛、荷主题文创市集,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增长30%以上;山东微山的“荷叶茶产业带”,依托万亩荷塘资源,开发出富硒荷叶茶、荷叶养生茶等产品,通过直播带货年销售额突破亿元。
三、乡村振兴新引擎:“荷塘”里的共富故事
在浙江湖州南浔区,村民老陈家的5亩荷塘成了“聚宝盆”。过去种水稻,一年忙到头收入不过两三万元;如今改种观赏荷花与莲藕,春季卖藕苗,夏季赏荷收门票(与村集体合作分成),秋季挖莲藕,冬季加工荷叶茶。“去年光是赏荷季,村里每天能来上千名游客,我家光卖莲蓬和荷叶茶就赚了5万多。”老陈笑着说。更让他开心的是,村里的年轻人不再外出打工,而是回来开民宿、做导游,“荷塘让村子活起来了”。
类似的共富故事在各地不断上演。江苏淮安的“荷藕小镇”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提供种苗、技术,回收莲藕深加工,带动周边2000多户农民年均增收1.2万元;湖南湘潭的“荷花主题公园”,将赏花与红色旅游结合(周边有革命旧址),不仅让村民吃上“旅游饭”,还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案例证明,“荷经济”不仅是农业增效的“新路子”,更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通过挖掘荷花的观赏、食用、文化价值,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四、未来展望:让“荷经济”绽放更持久活力
当前,“荷经济”虽已初具规模,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品种同质化、产业链短、品牌影响力不足等。要让“荷经济”行稳致远,需要从三方面发力:
一是强化科技支撑,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荷花新品种(如耐寒、抗病的观赏品种,高营养的食用品种),提升产品附加值;
二是延伸产业链条,推动荷产品向保健品、化妆品、文创产品等高端领域拓展,打造“荷主题”特色品牌;
三是融合文旅发展,结合乡村旅游、研学旅行、非遗传承等,设计“赏荷+美食”“赏荷+康养”“赏荷+研学”等复合型业态,让“荷经济”从“季节性热点”变为“全年性产业”。
盛夏的荷塘,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经济的舞台。从上海古猗园的变色荷花到全国各地的“荷塘经济”,我们看到了一朵花里藏着的无限可能——它既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现代产业的引擎;既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当“荷”与“经济”相遇,碰撞出的不仅是荷香满塘的美景,更是一个关于绿色、创新与共富的生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