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流量”激活”消费增量”:暑期文旅市场的多元活力与创新动能​

2025年暑期文旅市场通过体育赛事、文化IP、非遗体验等多元融合创新,激活消费增量,呈现强劲增长态势,同时国际游客深度游需求增加,推动中国成为更具吸引力的全球旅游目的地。​

当江苏常州奥体中心的足球场变身城市”会客厅”,当《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根联动文旅消费,当外国游客在北京胡同体验老北京生活……2025年暑期文旅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多元姿态”热”力全开。从体育赛事到文化IP,从非遗体验到国际旅游,人气流量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增量,展现出中国文旅市场蓬勃的创新活力与发展动能。

体育赛事:从竞技到文旅的全产业链激活

江苏常州的”苏超”联赛成为今年暑期文旅市场的现象级事件。自5月开赛以来,单场上座率最高突破6万人,带动中华恐龙园客流量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80%。酒店入住率持续满房,恐龙周边产品预售三天销量破万件。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预测,整个赛季将创造超3亿元的综合经济效益。

“一张足球票撬动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消费。”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宋波指出,”苏超”通过”赛事+文化””赛事+旅游””赛事+美食”的模式,打造了可体验、可互动、沉浸式的消费场景。白天观赛,夜晚在商业街区享受”美食+购物+足球”的多元体验,常州将全域变成文旅赛场,24小时消费热力在线。

这种”体育+”模式正在全国复制。从CBA到中超,从马拉松到电竞比赛,体育赛事正突破竞技本身,成为城市文旅的新引擎。赛事期间,交通、住宿、餐饮、零售等相关产业全面受益,形成”一人参赛,多人消费”的乘数效应。

文化IP:从银幕到现实的消费延伸

现象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不仅在全球斩获159亿元票房,更带火了相关衍生品开发和销售,实现几百亿元的正版销售额。多地推出的票根经济,让一张电影票成为景区、餐饮、演出等场景的优惠凭证,解锁了新的文旅消费模式。

中泰证券互联网行业首席分析师康雅雯指出,电影拍摄空间被改造成研学文旅产品,既延长了电影影响力生命周期,又增加了线下文旅增量。这种”影视+”模式正在成为文旅融合的新趋势。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到《流浪地球》科幻乐园,热门影视IP正在转化为沉浸式文旅体验。

非遗文化:从传统到时尚的体验升级

今年春节期间,江西景德镇、安徽铜陵、四川自贡等地旅游订单量明显增长。游客可以观看舞龙舞狮、非遗鱼灯巡游,参与刻纸、漆扇等传统手工艺制作,深度体验民俗风情。据统计,春节期间”非遗游”热度同比增长约四成,全国超4.9亿人次参与非遗活动。

端午假期,国内非遗集市攻略访问量同比增长超三倍,民俗体验类目的地预订增幅超四成。苏绣、蜀锦、景泰蓝等传统工艺通过体验式旅游焕发新生。这种”非遗+”模式不仅保护了传统文化,更创造了新的消费增长点。

国际旅游:从观光到深度的体验转型

在免签政策红利下,外国游客的中国之旅正发生深刻变化。北京秀水街接待的入境游客同比增长一倍多,深圳华强北外国购物者日均人次从7000增至8000。外国游客不再满足于常规打卡,而是期待更深入的文化体验。

胡同游、四合院体验、老北京生活探秘等产品受到青睐。外国游客参与川剧变脸、京剧演艺等文化活动,甚至加入划龙舟队伍。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数量大幅增长,北京口岸出入境外国人达290余万人次,同比增长36.5%。

“中国正成为’常来常新’的超级目的地。”北京导游任超感受明显,外国游客需求从”转一转,看一看”转向文化、生态、科技等多元融合的深度体验。非遗工坊、民俗演艺、市井生活探秘等沉浸式项目预订量同比飙升300%。

创新动能:多元融合的未来趋势

纵观2025年暑期文旅市场,呈现出三大创新趋势:

  1. 场景融合​:体育赛事、文化IP、非遗体验等打破边界,创造全新消费场景;
  2. 体验升级​:从观光游览转向深度参与,从单一消费转向多元体验;
  3. 国际拓展​:免签政策推动入境旅游从量变到质变,中国故事全球传播。

文旅市场的繁荣背后,是消费升级的强劲动力。当人气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当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当国际游客感受立体中国,中国文旅市场正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未来,随着”全域就是主场”理念的深入实践,文旅融合将继续释放巨大潜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