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吐鲁番葡萄与江西乐安笋干迎来丰收季,科技赋能与生态传承助力两地农产品提质增收,展现了中国现代农业的多样性与生命力,传递着自然馈赠与丰收喜悦。

盛夏时节,祖国大地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新疆吐鲁番,63万亩葡萄园迎来成熟季;在江西乐安,家家户户晾晒着金黄的笋干。这两幅跨越东西的丰收图景,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慷慨馈赠,更折射出中国农业的多样性与生命力。
吐鲁番葡萄:阳光与匠心的结晶
清晨的吐鲁番葡萄园里,晶莹的露珠还挂在翠绿的叶片上,种植户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采摘工作。一串串饱满的葡萄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果香。这里的气候条件得天独厚——夏季高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造就了吐鲁番葡萄独一无二的品质。
“我们的葡萄品种多达十几种,”当地葡萄种植专家阿不力孜介绍道,”红葡萄甜美多汁,黑葡萄醇厚浓郁,玫瑰香葡萄则带有淡淡的花香。”这些优质品种不仅满足了国内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更远销海外,成为吐鲁番的一张金色名片。
近年来,吐鲁番市大力推进葡萄产业提质增效工程。标准化种植技术的推广、架式改造的创新、品种改良的突破、高效节水系统的应用,让这里的葡萄产量和品质都迈上了新台阶。预计今年葡萄采摘将持续至9月底,总产量将突破160万吨,创下历史新高。
在葡萄园里,我们遇到了正在忙碌的种植户买买提江。他告诉我们:”现在种葡萄和以前不一样了,政府派了技术员指导我们科学种植,还帮我们联系销售渠道。去年我家光卖葡萄就收入了十几万。”买买提江的笑容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待。
乐安笋干:百年传承的山林馈赠
与此同时,在江西乐安的群山之间,另一场丰收正在上演。家家户户的院落里、晒场上,铺满了正在晾晒的竹笋。经过压榨发酵的鲜笋,在阳光下逐渐褪去青涩,散发出独特的清香。
“我们乐安有’中国竹笋之乡’的美誉,”当地林业局负责人介绍,”全县竹林面积超过50万亩,今年鲜笋产量预计超过30万吨。”晒笋干是乐安传承百年的传统工艺,从杀青、发酵到晾晒,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山民们的智慧。
在村民王大姐家的晒场上,我们看到了正在晾晒的笋干。”鲜笋采回来后,要先煮熟压榨,然后发酵两三天,最后才能晾晒。”王大姐一边翻晒着笋干,一边向我们介绍,”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其实很有讲究,火候、时间都要把握好。”
晒好的笋干不仅口感鲜嫩,更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据测算,通过加工增值,今年乐安竹农户均增收将超过2万元。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这小小的笋干正在书写着大山里的致富故事。
丰收背后的现代农业图景
从吐鲁番的葡萄到乐安的笋干,这两场丰收背后,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动写照。在吐鲁番,科技赋能农业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智能滴灌系统精准控制用水,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葡萄生长情况。这些新技术的应用,让传统农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而在乐安,生态农业的理念深入人心。当地推广”竹林+林下经济”模式,在竹林间套种中药材、养殖家禽,形成了立体化的生态农业体系。这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更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两地都注重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产业链延伸。吐鲁番葡萄已经形成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葡萄酒、葡萄干等深加工产品深受市场欢迎。乐安笋干则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全国,甚至出口到日韩等国,让这一传统美食焕发新生。
丰收节里的文化传承
丰收不仅意味着物质的富足,更承载着文化的传承。在吐鲁番,葡萄采摘季也是当地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葡萄节上,人们载歌载舞,品尝美酒,分享丰收的喜悦。这些传统习俗,让丰收不仅仅是一场农事活动,更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
乐安的晒笋干习俗同样历史悠久。在当地,晒笋干不仅是为了解决储存问题,更是一种生活智慧的传承。老人们常说:”晒笋干要选晴天,要勤翻动,就像做人要光明正大,做事要持之以恒。”这些朴素的道理,随着晒笋干的习俗代代相传。
展望:迈向更高质量的丰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的丰收故事还在继续书写。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丰收将更加高质量、可持续。智慧农业将让种植更加精准高效,绿色农业将让产出更加健康安全,品牌农业将让农产品价值得到更好体现。
吐鲁番的葡萄园里,新一季的葡萄正在孕育;乐安的竹林中,明年的新笋已经悄悄生长。这些大自然的馈赠,将继续滋养着中华大地,带给人们更多的丰收喜悦和生活希望。
在这个炎炎夏日,让我们共同感受丰收的美好,品味自然的馈赠,期待更加丰硕的未来。因为每一颗葡萄的甜蜜,每一片笋干的清香,都是中国农业生生不息的最好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