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各界通过升旗仪式、文化嘉年华、青年创新活动等多元化方式庆祝回归祖国28周年,展现”一国两制”成功实践下的社会活力与发展机遇,彰显香港市民国家认同与爱国情怀,凸显香港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的独特优势与光明前景。

维多利亚港畔,金紫荆广场上红旗招展。2025年7月1日,香港迎来回归祖国28周年的重要时刻。这座东方之珠以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展现出”一国两制”实践下的蓬勃生机。从特区政府主办的升旗仪式到民间社团的文化嘉年华,从青年学子的创新展览到商界的共赢论坛,香港各界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携手共建更繁盛的香港”这一时代主题。
一、紫荆飘扬:官方庆典彰显国家认同
7月1日清晨,香港特区政府在金紫荆广场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行政长官李家超率领特区政府主要官员、中央驻港机构代表及各界人士共同见证这一庄严时刻。当国旗和特区区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现场观众自发合唱《歌唱祖国》,场面令人动容。这一刻,国家认同与香港情怀完美交融。
特区政府举办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系列活动”涵盖经济论坛、文化展览、青年交流等多个领域。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这些活动旨在展现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增强市民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首次设立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了逾千个项目报名,彰显香港与内地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
二、民间同心:多元活动展现社会活力
香港社会各界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庆祝回归纪念日。香港工会联合会举办”共庆回归28载”嘉年华,设置传统美食摊位、非遗文化展示区,吸引数万市民参与。会长吴秋北表示:”希望通过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让市民特别是年轻人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民间社团的创新庆祝方式令人耳目一新。香港青年联会发起”28小时正能量直播”,邀请各领域杰出青年分享奋斗故事;香港中国企业协会组织”内地港人回家看看”活动,安排在内地工作的港人返港交流。这些活动打破了传统庆典的框架,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凝聚社会共识。
三、青年担当:创新表达爱国情怀
香港青年成为今年庆祝活动的亮点群体。香港大学举办”回归28年:我们的故事”主题展览,通过VR技术再现香港历史变迁;香港中文大学学生自编自导话剧《狮子山下新篇》,讲述当代香港青年的追梦故事。这些创新表达方式展现了香港青年对国家的深厚感情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心。
“我们这一代见证了香港从回归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全过程。”香港科技大学学生陈晓琳参与策划了”大湾区青年创科马拉松”活动。她表示:”作为香港青年,我们既是’一国两制’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积极的建设者。”
四、经济腾飞:繁荣稳定的生动写照
庆祝活动期间,香港经济的好消息不断。香港交易所公布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新股集资额同比增长35%,创历史新高;旅游发展局报告显示,访港旅客人数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90%。这些数据印证了香港经济的强劲复苏势头。
特区政府与工商界联合举办”共赢未来”经济论坛,聚焦科技创新、绿色金融等前沿领域。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论坛上宣布,将推出新一轮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资助计划。这些举措为香港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五、文化交融:中西合璧的独特魅力
庆祝活动充分展现了香港中西文化交融的独特优势。香港管弦乐团举办”回归28周年交响音乐会”,曲目涵盖《黄河颂》等中国经典和贝多芬等西方名作;香港艺术馆推出”传承与创新:香港当代艺术展”,展示本地艺术家的创新作品。
这种文化自信在民间得到充分体现。铜锣湾的”国潮”市集人头攒动,传统旗袍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兰桂坊的”中西美食节”让游客大饱口福。香港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六、展望未来:新征程上的香港机遇
站在回归28周年的新起点,香港发展前景广阔。国家”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为香港带来新的机遇。特区政府正积极推进北部都会区建设,打造创新科技中心;”一带一路”倡议为香港专业服务拓展了国际市场。
“香港的未来在于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李家超在庆祝酒会上强调,”我们将继续用好’一国两制’独特优势,为市民谋幸福,为香港谋发展,为国家作贡献。”
结语:同心创未来
回归28载,香港与祖国同频共振。从官方庆典到民间活动,从青年创新到经济腾飞,这座城市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正如一位参与庆祝活动的市民所说:”香港的明天一定会更好,因为我们背靠祖国,面向世界。”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新起点上,香港各界将继续携手同行,共同书写”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新篇章,让紫荆花在祖国怀抱中绽放得更加绚丽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