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锅爆炸悲剧频发:一颗未泡发的绿豆引发的厨房灾难​

湖南一母亲用高压锅煮未泡发的绿豆致爆炸,母女二人烫伤,事故暴露高压锅使用安全隐患,消防部门提醒需谨记豆类浸泡、检查排气孔、避免超期使用等安全要点,警惕厨房操作疏忽酿成悲剧。

一、惊魂一刻:高压锅爆炸,母女二人烫伤

2025年6月13日,湖南一位母亲为了节省时间,在家中煮绿豆粥时直接将干绿豆倒入高压锅,结果高压锅突然爆炸,厨房瞬间一片狼藉。滚烫的绿豆粥和蒸汽喷溅而出,母女二人被严重烫伤,绿豆飞溅得到处都是。

“砰!”一声巨响,高压锅在高温高压下不堪重负,炸裂成碎片。厨房成了”战场”,墙壁、地板、天花板到处都是绿豆粥的痕迹。母女二人被热粥烫伤,所幸没有生命危险,但这次事故给她们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

二、事故原因:未泡发的绿豆成”隐形杀手”​

事后调查发现,这起事故的关键原因在于——未泡发的干绿豆。干燥的绿豆皮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会疯狂释放淀粉,产生大量泡沫。这些泡沫极易堵塞高压锅的排气孔,导致锅内压力急剧升高,最终超过安全阈值,引发爆炸。

消防专家指出,煮豆类食物时,至少需要提前浸泡4小时,让豆类充分吸水,减少淀粉释放,从而避免泡沫过多堵塞排气孔。这位母亲为了节省时间,直接使用干绿豆,结果酿成大祸。

三、血泪教训:高压锅事故频发,安全意识淡薄

这起事故并非个例,近年来因高压锅使用不当引发的悲剧屡见不鲜:

  • 2020年8月,株洲李女士用”9岁高龄”的高压锅蒸面包,面团发酵后膨大,加上调大火快煮,导致锅内压力失控。高压锅盖撞击3米外的防盗窗,玻璃震碎,操作台烤焦,李女士手臂严重烫伤。
  • 2017年1月,益阳彭女士用已使用7年的高压锅熬粥,安全阀弹簧失效,气浪将她掀翻在地,飞溅的碎片和高温液体导致右眼球破裂,最终摘除,身上疤痕无法恢复。

这些事故的共同点是:​高压锅超期服役、使用不当、安全意识薄弱

四、高压锅安全使用指南:谨记5大要点

为了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消防部门总结了高压锅安全使用的5大关键要点:

  1. 豆类必须浸泡
    • 煮绿豆、红豆等豆类时,至少浸泡4小时,让豆类充分吸水,减少淀粉释放,避免泡沫堵塞排气孔。
    • 这次湖南事故中,如果母亲提前浸泡绿豆,悲剧很可能不会发生。
  2. 排气孔是生命线
    • 每次使用前,务必检查排气阀是否畅通,避免被食物残渣堵塞。
    • 火力控制也很重要,​大火上汽后转小火慢炖,避免升温过快导致压力失控。
  3. 别让高压锅”高龄服役”​
    • 高压锅的安全使用年限通常为5-8年,超过这个时间,密封圈可能硬化,锅体可能变形,安全隐患大增。
    • 如果发现密封圈老化、锅底变形,应立即更换,切勿继续使用。
  4. 食材别贪多,预留膨胀空间
    • 锅内食物不要超过容量的三分之二,尤其是煮粥、熬汤时,要预留足够的膨胀空间。
    • 如果排气孔出现异响或停止排气,​立即关火,等待压力自然消散,切勿强行开盖!
  5. 定期检查,及时更换配件
    • 定期检查安全阀、排气孔、密封圈等关键部件,发现老化或损坏及时更换。
    • 不要使用劣质或非原装配件,以免影响安全性能。

五、厨房安全红线:别让”省事”变成”生事”​

高压锅是厨房里的”定时炸弹”,但如果正确使用,它又是高效的烹饪工具。这起事故再次提醒我们:

  • 不要为了省时间而忽略安全步骤,提前浸泡豆类、检查排气孔,这些看似麻烦的步骤,关键时刻能救命。
  • 不要让高压锅”超期服役”​,该换就换,不要心存侥幸。
  • 不要在高压锅工作时离开厨房,随时观察压力情况,避免意外发生。

六、结语:安全无小事,平安才是福

厨房虽小,却关乎全家人的安全。一颗未泡发的绿豆、一次侥幸的操作,就可能让温馨的家瞬间崩塌。

希望这起事故能给所有人敲响警钟:​安全意识不能松懈,正确使用高压锅,才能让美食与平安并存

​”你按下开关的手,托举的是全家人的平安。”​​ 愿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愿每个家庭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享受美食与幸福。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