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组合拳”通过资金扶持、场地保障等措施推动群众性赛事发展,使其成为激活文化消费、带动旅游经济的新引擎,助力文体旅深度融合与城市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以赛兴文、以赛促旅”成为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组合拳”,支持群众性赛事活动,旨在通过体育赛事带动文化繁荣、促进旅游消费,最终实现城市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赢。这一趋势不仅激活了民间体育热情,更让赛事成为城市品牌营销、文旅消费升级的新抓手。
一、政策”组合拳”:从资金扶持到场地保障
为推动群众性赛事发展,各级政府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
- 资金扶持:设立专项资金,对举办高水平群众性赛事的机构给予补贴,降低办赛成本。
- 场地保障:优化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政策,鼓励学校、社区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解决赛事场地不足问题。
- 审批简化:推行赛事审批”一站式”服务,减少行政流程,提高办赛效率。
- 商业配套: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赛事运营,通过赞助、广告、票务等方式增强赛事造血能力。
这些政策不仅降低了办赛门槛,更激发了市场活力,让群众性赛事从”政府主导”逐步转向”市场驱动”。
二、以赛兴文:赛事如何激活文化消费?
群众性赛事不仅是体育竞技,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政策支持下的赛事活动,正成为城市文化消费的新引擎:
- 传统体育+文化IP:如龙舟赛、武术比赛等传统赛事,结合地方文化特色,打造”体育+非遗”模式,吸引游客参与体验。
- 赛事衍生文化产品:通过赛事周边(如纪念品、文创产品)销售,延伸文化消费链条。
- 赛事直播与短视频传播:借助新媒体平台,扩大赛事影响力,吸引年轻群体关注,推动体育文化传播。
例如,福建泉州的”海上泼水节”龙舟赛,不仅是一项体育赛事,更融入了闽南民俗文化,成为当地文旅融合的典范。
三、以赛促旅:赛事如何带动旅游消费?
群众性赛事的举办,往往能带动短期旅游热潮,形成”赛事经济”效应:
- 观赛游:马拉松、自行车赛等大型赛事吸引外地游客观赛,带动住宿、餐饮、交通等消费。
- 体验游:赛事期间推出配套文旅活动,如赛道沿线文化展览、特色美食品鉴等,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 淡季引流:在旅游淡季举办赛事,填补市场空白,平衡全年旅游收入。
以浙江杭州为例,每年举办的”杭州马拉松”吸引数万跑友参赛,带动周边酒店、餐饮、旅游景点消费,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四、未来趋势:数字化与社区化让赛事更亲民
随着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群众性赛事正呈现两大趋势:
- 数字化升级:通过赛事报名、成绩查询、直播互动等数字化服务,提升参赛体验,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
- 社区化发展:鼓励街道、社区举办小型赛事(如社区篮球赛、广场舞大赛),让体育融入日常生活,增强城市活力。
结语:让赛事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能
政策”组合拳”的支持,让群众性赛事从单纯的体育活动升级为”文体旅融合”的重要载体。未来,随着数字化、社区化趋势的深化,赛事经济将进一步释放潜力,成为城市品牌营销、消费升级和文化传播的新引擎。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关键在于做好赛事规划、优化服务保障,让赛事真正”兴文””促旅”,为城市发展注入持久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