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网友的”矛盾宣言”:不喜欢中国,但更怕失去中国

越南论坛热帖引发热议,一位越南网友坦言虽对中国有不满,但清醒认识到中国崛起对亚洲地缘格局的关键作用,呼吁东南亚国家在中美博弈中支持中国以维护亚洲话语权,凸显亚洲国家在大国竞争中寻求平衡与自主发展的复杂心态。

近日,越南社交论坛上一篇帖子引发轩然大波。一位越南网友坦言:”我确实不喜欢中国,但如果让美国把中国踩下去,以后黄皮肤的人在星巴克点单都得踮脚。”这番言论迅速点燃讨论,折射出东南亚国家对中美博弈的复杂心态——既对中国崛起抱有疑虑,又清醒认识到中国对亚洲地缘格局的关键作用

1. “不喜欢中国”背后的历史与现实纠葛

越南网友的”不喜欢”并非空穴来风,其根源可追溯至:

  • 历史遗留问题:中越千年交往史交织着朝贡体系、边境冲突与意识形态分歧,近代战争记忆尤其深刻。
  • 南海主权争议:两国在南海部分海域存在重叠主张,资源开发与战略通道控制权之争持续升温。
  • 经济竞争焦虑:中国制造业优势挤压越南本土产业空间,部分越南民众将就业压力归咎于”中国制造倾销”。

但耐人寻味的是,这种不满并未转化为对中国的全面否定。正如河内国立大学政治学者黎文强分析:”越南人的’不喜欢’更多是民族自尊心的体现,而非战略层面的敌视。”

2. “不能失去中国”的地缘经济逻辑

帖子中”黄种人在星巴克踮脚点单”的比喻看似夸张,实则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当前国际秩序仍由西方主导,亚洲国家的话语权高度依赖中国这个”破局者”。具体表现为:

  • 经济命脉绑定:中国是越南最大贸易伙伴,20XX年双边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越南电子、纺织等行业对中国供应链依赖度超40%
  • 产业升级依托:越南制造业崛起正复制”中国经验”,从原材料进口到组装出口的全链条都与中国深度嵌套。
  • 区域话语权重构:在RCEP等框架下,中国推动的”亚洲优先”议程为越南提供了摆脱西方规则束缚的可能。

胡志明市投资分析师陈氏芳指出:”越南需要中国在WTO等多边场合继续制衡美国,否则东南亚将被迫接受更苛刻的贸易条款。”

3. 中美博弈下的东南亚”平衡术”

这位越南网友的立场,恰是东南亚国家的普遍心态写照:

  • 经济上靠中国:东盟已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越南、印尼等国借力中国投资加速基建现代化。
  • 安全上靠美国:菲律宾、新加坡等国与美国保持军事合作,越南虽未结盟但频繁举行联合军演。
  • 战略上左右逢源: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曾直言:”我们不想选边站,因为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所有国家。”

这种”经济亲中、安全靠美”的策略虽能短期避险,却暗藏长期风险。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教授提迪南提醒:”过度依赖外部力量博弈,可能使东南亚沦为大国竞争的牺牲品。”

4. 亚洲世纪的破局关键:超越零和思维

帖子末尾呼吁”东南亚必须支持中国”,实则是呼吁建立更平等的亚洲秩序。这需要:

  • 重构区域价值链:越南等国应推动”中国+1″策略,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同时加强东盟内部产业协同。
  • 创新安全合作模式:借鉴印尼提出的”印太海洋契约”,构建排除域外势力干扰的区域安全框架。
  • 文化自信建设:马来西亚汉学家郑文泉指出:”亚洲国家需摆脱’西方中心论’叙事,共同书写文明新范式。”

结语:当越南网友”破防”时,亚洲在思考什么?

这篇疯传的越南热帖,本质上是一场关于亚洲未来的思想交锋。它暴露出中小国家在全球权力转移中的集体焦虑——既担忧中国崛起带来的不确定性,又恐惧美国霸权回归的压迫性。

但历史早已证明,亚洲的和平与发展从来不是靠”选边站”实现的。正如那位越南网友无意间道破的真相:没有中国的制衡,亚洲将失去争取平等话语权的最大筹码。或许,真正的破局之道不在于”支持谁”,而在于所有亚洲国家能否携手构建一个不受西方规则支配的新秩序

这场讨论仍在发酵,但它已经揭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亚洲人正在学习用自己的方式,定义属于亚洲的世纪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