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来者”到”归家人”:湘科集团驻村帮扶的双向奔赴之路》

从帮扶到情深:湘科驻村队与汀坪村双向奔赴,共绘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在湖南邵阳汀坪村的青山绿水间,一条由帮扶工作队和村民们共同铺就的乡村振兴之路正越走越宽。当驻村工作队队长袁汝康接到老支书那通饱含深情的电话时,这位在城里奔波多日的汉子不禁湿了眼眶——这通电话,不仅承载着乡亲们的思念,更见证了一段双向奔赴的动人故事。

一、初遇:陌生土地上的温暖相遇

两年前的初春,袁汝康带领工作队第一次踏入汀坪村。崎岖的山路、破旧的房屋、村民们疑惑的目光,构成了他们对这个偏远山村的第一印象。然而,淳朴的村民们很快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了欢迎:自家腌制的腊肉、刚摘的新鲜蔬菜、孩子们羞涩的笑容……这些温暖的举动让工作队成员们明白,这里的土地虽然贫瘠,但人心却是丰沃的。

老支书的一席话让袁汝康印象深刻:”你们来了,就是我们的亲人。不管能不能帮上忙,我们都欢迎你们常来家里坐坐。”这句话,成为了工作队两年帮扶生涯中最温暖的记忆,也成为了他们始终铭记的承诺。

二、扎根:从”客人”到”家人”的转变

真正融入这个山村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工作队面临语言不通、生活习惯差异、村民信任度低等诸多挑战。但他们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决心:走遍每一户村民的家,记录下每家每户的实际困难;在田间地头与村民同吃同劳动;为留守儿童开设周末课堂;为孤寡老人送去生活用品……

渐渐地,村民们发现这些”城里来的干部”不仅带来了资金和技术,更带来了改变的希望。村民老李感慨地说:”以前觉得他们就是来走过场的,没想到真的把我们的事放在心上。”这种信任的建立,是双向奔赴的开始。

三、蝶变:产业帮扶带来的生机

汀坪村地处偏远,产业单一,村民收入主要依赖传统农业。工作队经过深入调研,决定以产业帮扶为突破口:

  1. 百香果种植:引进优质品种,邀请专家指导,建立合作社模式。如今,百香果园已成为村里的”绿色银行”,带动30多户贫困户脱贫。
  2. 特色养殖:发展土鸡、山羊等特色养殖项目,通过电商平台拓宽销路。村民王大姐笑着说:”现在我们的土鸡供不应求,价格比城里还高!”
  3. 乡村旅游:挖掘村里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资源,打造乡村旅游线路。去年接待游客上千人次,带动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

这些产业项目的实施,不仅增加了村民收入,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村民的发展观念。”以前觉得种地就是靠天吃饭,现在学会了科学种植和市场经营。”村民小组长张叔说。

四、温情:那些暖心的双向奔赴

在这场帮扶中,最动人的莫过于那些双向奔赴的温暖瞬间:

  • 村民自发为工作队送去自家种的蔬菜水果;
  • 春节时,家家户户邀请工作队员到家里吃团圆饭;
  • 村里孩子用稚嫩的笔迹写下”谢谢叔叔阿姨”的感谢卡;
  • 老支书每次见到工作队员都要拉着他们聊家常,询问近况;

最让袁汝康难忘的是去年春节前夕,村民们冒着严寒为他们送行。”你们一定要回来啊”的叮嘱声中,工作队员们湿了眼眶。这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谊,成为了他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五、传承:乡村振兴的接力棒

如今,汀坪村的面貌焕然一新:道路硬化了,产业兴旺了,村民富裕了,笑容更多了。但工作队知道,乡村振兴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

“我们虽然要回到原单位工作,但心永远牵挂着这里。”袁汝康说,”我们会继续关注村里的发展,当村里需要时,我们随时回来。”这种承诺,是对双向奔赴最好的诠释。

老支书的那通电话,不仅是对工作队的感谢,更是对这份情谊的珍视。”盼你们常回家看看”,这句简单的话语,承载着最深厚的情感,也昭示着乡村振兴路上最动人的风景——那就是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谊,是帮扶者与被帮扶者共同书写的温暖故事。

在这条双向奔赴的道路上,湘科集团驻村工作队与汀坪村的故事还在继续。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帮扶,不仅是物质的给予,更是情感的联结;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更是人心的凝聚。盼你们常回家看看,因为这里永远是你们的家,因为这份情谊,值得永远珍藏。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