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外的 13 岁:甜馨,那个替母亲买单的童年

甜馨因母亲李小璐的过往,在13岁的年纪便承受着诸多压力,却依旧努力成长的故事。一句话总结如下: 13岁的甜馨因母亲李小璐的错误,在童年便承受着成人世界的复杂,用超出年龄的成熟默默买单,独自在聚光灯外倔强成长。

北京东四环的公寓楼里,13 岁的甜馨正对着镜子调整领结。校服袖口磨出的毛边在台灯下泛着微光,这是她去年生日时李小璐寄来的礼物,如今已短得露出半截手腕。梳妆台上摊着两张照片:一张是《爸爸回来了》里扎着冲天辫的奶娃娃,另一张是上个月班级合影里,站在后排刻意弓着背的少女 —— 她怕自己长得太高,会让镜头里的身影显得孤单。

被按下暂停键的童年

离婚协议签字那天,甜馨正趴在幼儿园的桌上画全家福。老师说她把爸爸的西装涂成了粉色,她仰着沾着蜡笔屑的脸说:”爸爸穿粉色好看。” 六个春秋过去,贾乃亮工作室的工作人员送来换季衣物时,总会多带一份乐高 —— 那是甜馨七岁前最爱的玩具,如今积了层薄灰,像被时光尘封的童年。

去年冬天,同班同学在朋友圈晒出和母亲逛街的照片,甜馨对着屏幕愣了很久。她想起八岁那年,李小璐带她去参加时尚活动,镁光灯下母亲的手紧紧攥着她,指甲几乎嵌进掌心。”宝贝看镜头,笑一个。” 可当记者问及家庭状况时,那只手突然松开,甜馨踉跄着撞在背景板上,额角磕出的红印在高清图里格外刺眼。如今她学会了在媒体面前低头摆弄衣角,用沉默应对所有关于 “妈妈” 的提问。

显微镜下的成长轨迹

社交媒体上关于甜馨的讨论,总逃不开 “身高”” 穿搭 “”学业” 的标签。有人发现她在《少年说》里发言时,会下意识摸向手腕 —— 那里曾戴着李小璐送的玉镯,直到某次直播中被网友嘲讽 “炫富”,她便再也没戴过。学校艺术节排练话剧,她主动选了没有台词的树墩角色,班主任知道,这个在综艺里金句频出的女孩,正在用沉默构建保护壳。

最让人心疼的是她的 “懂事”。姥姥生病住院时,她每天放学后先去医院送晚餐,再回家写作业到凌晨。同病房的阿姨拍下她踮脚给姥姥喂粥的照片,发梢还沾着未化的雪花。可当贾乃亮提出请护工时,她却小声说:”爸爸赚钱辛苦,我可以照顾姥姥。” 这句话让在场的护士红了眼眶,谁能想到,这是个本该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纪。

无法割裂的血脉羁绊

李小璐的超话里,至今置顶着甜馨十岁生日时的祝福视频。女孩对着镜头比心的画面下,热评第一写着:”孩子是无辜的。” 但现实是,当母亲的名字与 “负面新闻” 绑定,甜馨的生活便被无形的网缠绕。某次数学考试,她因一道关于 “家庭关系” 的应用题走神,卷子上留下滴晕开的墨水渍,像未干的泪痕。

更残忍的是网络世界的投射。有营销号将甜馨的照片与李小璐的活动照拼接,配文 “母女颜值差距”;也有人在她的舞蹈视频下留言 “没遗传到妈妈的才艺”。这些文字像细小的针,扎进少女敏感的心里。她开始偷偷删掉社交平台的所有动态,连朋友圈背景都换成了纯黑色 —— 那是她能找到的,最不会引人注目的颜色。

迷雾中独自生长的向日葵

但这个 13 岁的女孩,终究在裂缝中找到了光。她加入学校的志愿者社团,每个周末去敬老院陪老人聊天;生物课上,她培育的向日葵在窗台开出了最艳的花,老师说这株植物总朝着教室门口的方向生长,像在等待什么。贾乃亮在访谈中提到女儿时,声音总会哽咽:”她现在比我想象的更坚强。”

去年生日,甜馨在日记里写:”如果可以选,我想当一颗星星。” 旁边画着个小小的月亮,用虚线与星星连在一起。或许在她心里,母亲始终是那个需要仰望的存在,即使光芒偶尔被乌云遮挡。而她自己,正努力发出微弱却坚定的光,在聚光灯之外的角落,独自生长成最倔强的模样。

当同龄女孩还在为偶像尖叫时,甜馨已经学会在机场帮助理推行李;当别人讨论最新款球鞋时,她会仔细计算每笔生活费的支出。这个过早懂事的孩子,用沉默消化着成人世界的复杂,用超出年龄的成熟,替母亲的过往买单。在通往成年的路上,她的背影瘦小却挺拔,像一株在风雨中独自摇晃,却始终面向太阳的向日葵。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