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71 岁的赵雅芝踩着高跟鞋在镜头前轻盈蹦跳、对着镜头俏皮嘟嘴,这条看似日常的短视频,却如同一颗投入舆论深潭的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有人惊叹于她 “冻龄” 般的活力,将其奉为打破年龄偏见的榜样;也有人皱起眉头,质疑这般 “少女感” 是否与她的年纪格格不入。这场围绕 “老年人该如何生活” 的激烈争论,撕开了社会对年龄认知的固有标签,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到底谁,才有资格定义人生不同阶段的活法?

视频里的赵雅芝身着潮流服饰,举手投足间洋溢着青春气息,完全颠覆了大众对古稀之年老人的刻板印象。支持她的网友毫不吝啬赞美:“这哪里像 71 岁?分明是永远 18 岁的少女!”“年龄只是数字,赵雅芝用行动证明心态年轻才是真年轻!” 在这些网友眼中,赵雅芝勇敢打破了老年人 “稳重、保守” 的传统人设,为所有步入晚年的人树立了追求自我、拥抱生活的标杆。
然而,反对声也随之而来。部分网友言辞犀利,认为赵雅芝的行为过于刻意,甚至 “有失体统”。“都这把年纪了,何必还要装嫩?”“老年人就该有老年人的样子,折腾这些没必要。” 这类评论直指传统观念中对老年人行为规范的认知 —— 似乎到了一定年纪,就该安于平静,远离 “年轻人的玩法”。
面对争议,赵雅芝的回应简单而有力:“我从未刻意迎合他人看法,只是按自己的方式生活。” 这番表态,不仅展现了她坚守自我的态度,更将这场争论推向更深层次 —— 当社会普遍用年龄为人们划分行为边界时,个体是否有权突破桎梏,追寻真正想要的生活?
事实上,赵雅芝的遭遇并非个例。在社会观念逐渐开放的当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挣脱传统束缚,染发、穿潮牌、玩短视频…… 他们试图用新潮的方式证明 “老” 不等于 “衰”。但与此同时,保守派的质疑声也从未消失,这种认知冲突,本质上是新旧观念的碰撞:旧观念用年龄为人们套上无形的枷锁,要求每个年龄段都遵循既定的生活模式;而新思潮则强调个体自由,主张无论年龄几何,都有权利追求热爱。
从赵雅芝事件不难看出,社会对 “老年生活” 的理解仍存在巨大分歧。但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尊重个体选择才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年龄不该成为禁锢人生的牢笼,每个年龄段都有绽放光彩的可能。正如赵雅芝用实际行动所展现的:真正的年轻,无关皱纹与白发,而在于永不熄灭的热爱与勇气。当社会学会放下偏见,给予多元生活方式更多包容,或许我们终将迎来一个 “年龄不再设限” 的自由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