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走 1 万步才健康?院士揭秘:走对步数,养生才有效!

朋友圈步数排行榜里,有人日行两万步 “霸榜”,有人咬牙追赶 1 万步目标,仿佛步数越多越健康。然而,中国工程院院士朱立国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布会上的一番话,给狂热的 “步行族” 泼了盆冷水:“走路也要有度,盲目追求步数,可能适得其反!” 每天走多少步才合适?运动养生的 “度” 究竟该如何把握?这场关乎健康的 “步数之争”,终于有了权威答案。

“不是走得越多越好!” 朱立国院士直击要害,指出科学步行的黄金区间:普通人每天步行 30 – 60 分钟,步数控制在 6000 – 1 万步为宜;老年人因体能下降,30 – 40 分钟、4000 – 6000 步更为合适,分段完成效果更佳。这一建议打破了 “1 万步神话”—— 许多人跟风追求高步数,结果膝盖疼痛、肌肉劳损,反而损伤健康。

运动养生的关键,在于 “因人而异”。中医讲究体质调理,阴虚、气虚人群不适合剧烈运动,温和散步、调息养神才是正道。运动时,身体发出的信号就是最好的 “度量衡”:呼吸急促、说话断续、运动后腰酸腿疼,都是过度的表现;而运动后神清气爽、肌肉无明显疲劳,才说明把握到了 “度”。此外,运动时间也大有讲究:清晨日出后锻炼,能激发阳气;夜间则需收敛,避免大量剧烈活动耗损阳气。

判断运动强度,心率是重要指标。四川省骨科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罗小兵给出公式:运动心率保持在每分钟(220 – 年龄)×0.6 次至(220 – 年龄)×0.7 次之间,属于中等强度运动,适合大多数人。不过,体质差异决定运动方式不能 “一刀切”。通过中医体质辨识、体适能评估和运动技术分析,能精准找到个人身体薄弱环节,定制专属运动方案,既避免运动损伤,又能实现养生效果最大化。

从盲目比拼步数,到科学规划运动,这场健康观念的转变,折射出大众对养生认知的升级。步行作为最便捷的运动方式,只有把握好 “适度” 二字,才能成为强身健体的 “良药”。下次打开计步软件时,不妨参考专家建议,走出健康,走出科学。毕竟,养生没有标准答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