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中国因竞争激烈致价格体系崩塌,多款车型大幅打折,部分地区门店因业务调整关停,车主权益受影响,同时智能化发展落后且部分功能收费引发不满,加上在华新能源转型不利,导致业绩惨淡,急需战略调整以破局。

一、价格体系崩塌:豪华光环下的市场失守
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奔驰的价格体系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崩塌。近期,奔驰A级、C级、EQA、EQB等多款车型迎来大幅降价,部分车型最低相当于打五折,这一价格变动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汽车市场引发了轩然大波。
以上海地区为例,汽车之家数据显示,奔驰A级厂商指导价为25.13 – 27.57万元,而经销商报价仅为12.56 – 15.77万元,最低12.56万元的价格创下新低;奔驰C级厂商指导价33.48 – 38.06万元,经销商报价18.28 – 23.88万元,相当于打了五五折。新能源车型同样未能幸免,奔驰EQA厂商指导价32.2万元,经销商报价仅16.1万元,打了五折;奔驰EQB厂商指导价35.2 – 42.8万元,经销商报价17.6 – 25.1万元,最低也打了五折。
如此大幅度的降价,一方面反映出奔驰在中国市场面临的巨大销售压力,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得不采取以价换量的策略;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奔驰在市场竞争中的被动局面,其豪华品牌的溢价能力正在逐渐削弱。
二、门店关停潮:信任危机与经营困境
大降价之下,奔驰多家门店扛不住压力,纷纷关门。今年4月就有上海、杭州、长兴等地门店突然关闭,近期唐山、德州、东营等地的多家门店也发出闭店通知,原因包括授权终止、业务调整等。
门店的频繁关闭,给奔驰车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恐慌。一位车主吐槽,电话打不通,新店不接受老店赠送的保养服务,无处维权,只能自认倒霉。奔驰官方客服虽回应称部分闭店是业务调整,原厂服务可在其他门店使用,但购买的是该店内服务则需和门店协商。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部分门店所在大厦已人去楼空,虽公告称奔驰授权调整,鹏龙行集团某地区奔驰经销商会确保用户权益,但车主对“接盘侠”门店后续是否也会关闭表示担忧。这种门店关停潮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严重影响了奔驰的品牌形象和市场信任度。
三、智能化落后:“掉队”的豪华品牌
在国产车企大力推进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浪潮中,奔驰却在这两大趋势上明显落后。智能化方面,其自研的MB.OS系统开发进度滞后,奔驰虽计划扩建中国研发团队,让中国团队承担更多MB.OS的软件研发任务,但目前来看,这一举措未能及时扭转其在智能化领域的落后局面。
更让车主不满的是,奔驰还在以落后的技术收费,被指“割韭菜”。购买奔驰三年后,许多功能需要付费使用,如远程控制、远程温控、高德导航、互联功能等。高德在线导航续订价格标准为一年698元、三年1498元、六年2698元,还有不少功能需要付费,奔驰还推出互联组合包、智驾互联组合包等服务组合包进行售卖,其中互联组合包六年售价高达4598元。
奔驰客服虽回应车辆购买后有赠送三年车机导航,到期后需续费使用,不购买只能使用离线地图导航,但这种收费模式与国产车企相比,显得格格不入。在国产车几万元的车远程控制服务都终身免费的背景下,奔驰的收费行为引发了车主的强烈不满。
四、业绩惨淡:市场转型的阵痛
价格暴跌、门店关门背后,根源是奔驰惨淡的销量和业绩。2025年上半年梅赛德斯 – 奔驰销售收入为663.77亿欧元,同比下滑8.6%,其中第二季度营业收入为331.53亿欧元,同比下滑9.8%;税后净利润仅为26.88亿欧元,同比下滑55.8%,其中二季度为9.57亿欧元,同比下滑68.7%。
销量方面,上半年全球汽车销量为107.63万辆,同比下滑8%,纯电动车销量为8.73万辆,同比下滑14%。分地区来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上半年累计销量仅29.32万辆,同比下滑14%,其中二季度销量同比下滑19%至14.04万辆。
中国市场的滑铁卢,与奔驰在新能源市场的转型不利密切相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新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比重首次突破44%,达到44.3%。而奔驰目前依旧高度依赖燃油车车型,其新能源车型由于智能化落后等原因未能成为爆款,销量暴跌自然难以避免。
五、未来之路:战略调整与破局之道
面对当前的困境,奔驰需要深刻反思并采取有效的战略调整措施。在价格策略上,应避免过度依赖以价换量,而是通过提升产品价值和服务质量来增强品牌竞争力。在门店管理方面,要加强与经销商的合作,优化门店布局,提升服务质量,重建消费者的信任。
在智能化和电动化领域,奔驰应加大研发投入,加快MB.OS系统的开发进度,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同时,要积极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车型,满足中国消费者对电动化和智能化的需求。
此外,奔驰还应更加关注中国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制定符合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和产品规划。只有通过全方位的战略调整和变革,奔驰才能在中国市场重拾往日的辉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否则,奔驰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可能会进一步下滑,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