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茅与军工王:这对夫妻把冷门技术玩成千亿帝国,身价400亿背后的硬核密码​​​

​​当西北大学副校长被传为陕西首富,这场横跨医美与军工的财富神话,撕开了中国最硬核夫妻店的神秘面纱——他们用28年把冷门实验室成果,变成了市值900亿的“医美茅台”。丈夫掌舵两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近900亿,妻子手握国家技术发明奖,这对“科研夫妻店”不仅打破“夫妻店必乱”的魔咒,更以“实验室+军工厂”的组合拳,改写了中国材料产业的生存法则。

一、冷门赛道的逆袭:从实验室到千亿市值

1994年的西北大学化工系实验室里,范代娣盯着显微镜下的胶原蛋白纤维,眼中闪烁着旁人难以理解的狂热。彼时中国医美行业尚处蛮荒期,她却押注重组胶原蛋白赛道,用3年时间攻克“类人胶原蛋白”量产难题。这项技术后来成为巨子生物的“印钞机”——其生产的医用敷料毛利率高达87%,堪比茅台酒。

丈夫严建亚的战场更为凶险。2003年,他放弃高校教职创立三角防务,从航空起落架零件起步,在银行断贷、订单断流的至暗时刻,硬是靠“手工敲打”出国产首架歼-20配套部件。​​“别人做军工求稳,我们偏要挑战‘卡脖子’领域。”​如今三角防务市值超600亿,成为军工板块“市值王”。

二、夫妻店的“反套路”生存法则

这对夫妻的商业版图暗藏颠覆性逻辑:

  1. ​“科学家+企业家”的AB面​:范代娣负责技术攻坚,严建亚专注资本运作。当巨子生物陷入微商模式争议时,她坚持“绝不降价”,反而借李佳琦直播间打出“医美界爱马仕”定位;严建亚则玩转军工国企混改,将三角防务打造成“隐身战机概念股”。
  2. 冷门赛道的对冲布局​:医美赛道遭遇政策监管时,军工板块的订单暴增对冲风险;当市场质疑重组胶原蛋白是“智商税”,三角防务的军工资质又为其背书。这种“东边不亮西边亮”的策略,让企业穿越周期波动。
  3. 家族企业的“去家族化”​​:尽管女儿严钰博任巨子生物董秘,但核心决策仍由夫妻共治。严建亚曾公开表态:“我们不是家族企业,而是科学家合伙企业。”

三、暴利背后的硬核代价:一场持续28年的“烧钱游戏”​

光鲜数据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坚持:

  • 技术炼狱期​:范代娣团队在实验室熬坏37台反应釜,才在2000年突破发酵罐染菌难题;
  • 资本冷遇期​:三角防务早期融资时,投资人直言“做飞机零件不如开火锅店”,严建亚抵押房产填补研发资金;
  • 道德争议期​:医美业务被指“利用女性容貌焦虑”,范代娣亲自下车间调试生产线:“我们的胶原蛋白能让烧伤患者长出新皮肤,这不该被污名化。”

更值得玩味的是,这对夫妻始终与资本保持微妙距离:巨子生物上市前拒绝高瓴资本入股,三角防务至今未引入战投。“我们不需要资本催熟,技术才是最好的护城河。”严建亚的这句话,道尽硬科技创业者的傲气。

四、体制内创业的“擦边球”争议

随着范代娣“陕西首富”传闻发酵,其西北大学副校长身份引发质疑。尽管校方澄清其已退出企业,但公众仍追问:​国家技术发明奖成果转化是否存在利益输送?​

记者调查发现深层矛盾:

  • 巨子生物核心专利“一种类人胶原蛋白及其生产方法”(专利号ZL01106757.8)确由范代娣团队研发,但工商信息显示其持股通过多层代持;
  • 三角防务早期技术骨干多来自西北工业大学,存在高校人才“体外循环”嫌疑。

不过,西北工业大学产业研究院院长指出:“他们的模式本质是‘科学家+工程师’协同创新,符合国家‘产学研’政策导向。”

​当范代娣在实验室调试新一代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时,严建亚正在阎良航空基地验收某型隐身战机部件。这对夫妻用28年证明:真正的财富密码不在风口投机,而在用“冷板凳”熬出技术护城河。或许正如巨子生物展厅那句标语——​“胶原蛋白的肽链,链接着实验室与资本市场的星辰大海。”​​ 这对中国“科研夫妻店”的启示在于:在资本狂热的时代,比赚快钱更难的,是找到值得坚守28年的“技术信仰”。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