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习近平总书记脚步走进百团大战纪念馆的历程,回顾了百团大战打破日军“囚笼政策”的历史,阐述了伟大抗战精神在不同时代的传承体现,讲述了八路军救助日本孤女的和平佳话,强调要从抗战历史中汲取力量,传承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和平发展而不懈奋斗。

在山西省阳泉市狮脑山巅,一座巍峨的纪念碑刺破云霄,如同一把锋利的刺刀直指苍穹。这里,百团大战纪念馆静静矗立,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里的英雄史诗。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这里,向烈士敬献花篮,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浴血抗战的光辉历史。跟随总书记的脚步,我们不仅走进了一座纪念馆,更走进了一段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之旅。
一、回望历史:百团大战——打破”囚笼”的铁血壮歌
1940年夏秋之交,华北大地笼罩在日军”囚笼政策”的阴霾之下。正太铁路如一条毒蛇,死死扼住抗日根据地的咽喉。面对国民党妥协投降的危险和国土日益沦丧的严峻形势,八路军毅然发起百团大战。
8月20日夜,红色信号弹划破长空。22个团的八路军战士如猛虎下山,在正太铁路沿线同时展开破袭。掀铁轨、炸桥梁、拔据点,一夜之间让日军的”钢铁动脉”瘫痪。随着战事推进,参战部队从原计划的22个团激增至105个团,约20万将士投入战斗。这场持续5个多月的大规模进攻,共毙伤俘日伪军4万余人,彻底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在纪念馆的实景复原区,一组震撼人心的雕塑群再现了大洛坡白刃战的惨烈:刺刀捅弯了就用枪托砸,枪托砸碎了就用铁锹砍。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1纵队第25团8连战士,用最原始的武器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一名战士腹部被刺穿,仍死死抱住敌人,用牙齿咬断其咽喉……最终,8连以牺牲30多人的代价击毙日军40余人,被授予”白刃格斗英雄连”荣誉称号。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岳思平指出,”它不仅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更极大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二、传承精神: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回响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百团大战中涌现的英雄事迹,正是伟大抗战精神的生动写照。
在纪念馆的英烈墙前,”白格斗英雄连”的战旗格外醒目。这面战旗从抗战烽火中走来,历经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洗礼,至今仍在部队服役。连队指导员王磊介绍:”我们始终把’白刃格斗精神’融入练兵备战。去年国际军事比武,战士们就是凭着这股拼劲,夺得了装甲步兵班综合演练冠军。”
伟大抗战精神穿越时空,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场上,无数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数百万扶贫干部扎根基层、奉献青春;在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科研人员攻坚克难、勇攀高峰……这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始终是激励中国人民奋勇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展望未来:从历史走向和平的文明对话
在纪念馆的”国际主义篇章”展区,一组珍贵的历史照片讲述着一段跨越国界的”父女”情谊。1940年,八路军战士在井陉煤矿战斗中救出两名日本孤儿——美穗子和妹妹。聂荣臻将军亲自照料她们,并派人将她们送回日军据点,还附信写道:”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
40年后,已成为家庭主妇的美穗子专程来华寻亲。当她见到聂荣臻元帅时,泣不成声:”您就是我的再生父亲!”此后,美穗子多次访华,积极推动中日民间友好。这段佳话被写入两国教科书,成为和平友好的永恒见证。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启示,就是必须毫不动摇走和平发展道路。”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今天,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从”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发展倡议,从积极参与维和行动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结语:让抗战精神永放光芒
走出百团大战纪念馆,夕阳为狮脑山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辉。纪念碑广场上,前来瞻仰的群众络绎不绝。一位小学生仰望着纪念碑,认真地向讲解员提问:”叔叔,什么是抗战精神?”讲解员微笑着回答:”就是当国家遇到危险时,每个人都勇敢地站出来保护她!”
从百团大战的烽火岁月到新时代的和平发展,伟大抗战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灯塔。它告诉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传承精神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而是为了激发奋进的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斗争,善于创造,锲而不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