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渔船碰撞应急演练:海空立体救援如何创造”生命奇迹”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在大连海域开展商渔船碰撞综合演练,通过海空立体救援成功解救30名落水人员,检验了应急响应和救援能力,积累了处置商渔船碰撞险情的实战经验。

6月18日,辽宁大连海域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海上救援大片”。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组织的”2025年商渔船海上碰撞综合演练”中,海空力量协同作战,成功解救30名落水人员。这场实战化演练不仅检验了我国海上应急救援体系的效能,更揭示了商渔船碰撞事故处置的关键密码。

一、事故模拟:真实场景下的极限挑战

演练设定在大连港附近水域,一艘货船与渔船发生剧烈碰撞。货船艏楼电线短路起火,渔船瞬间翻扣,30人陷入生死危机。这种复合型险情包含了火灾、沉船、人员落水等多种极端情况,是对救援体系的终极考验。

辽宁省海上搜救中心接警后,立即启动一级应急响应。28艘船艇、1架直升机、无人机、无人船以及救护车等300多人迅速集结。这种多兵种、多装备的协同调度,展现了我国海上应急救援的”国家队”实力。

二、海空立体救援:科技与战术的完美融合

演练中,救援力量采用了”海空一体”的立体搜救模式:

  • 空中力量​:专业救助直升机实施空中搜寻,飞行救生圈精准投送
  • 水面力量​:28艘船艇组成搜救网,遥控救生圈展开水面营救
  • 水下力量​:无人船搭载声呐设备,对翻扣渔船进行水下探测
  • 智能装备​:无人机实时回传现场画面,为指挥决策提供支持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演练首次大规模应用了无人救援装备。无人机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快速定位落水者,无人船能深入危险区域进行水下作业,这些”黑科技”大大提升了救援效率和安全性。

三、事故处置:从发现到救援的黄金流程

商渔船碰撞事故的处置需要遵循严格的标准化流程:

  1. 信息核实​:快速确认事故位置、遇险人数、船舶状态
  2. 应急响应​:启动相应等级应急预案,协调救援力量
  3. 现场处置​:
    • 火灾扑救:货船起火需优先控制火势
    • 人员搜救:立体搜寻落水者
    • 船舶救助:对翻扣渔船实施翻转或打捞
  4. 医疗转运​:直升机空中转运重伤员

演练中,救援人员采用”先易后难、先重后轻”的原则,优先营救落水人员,同时展开事故船消防救援。这种科学有序的处置方式,最大限度减少了人员伤亡。

四、翻扣渔船救援:世界级难题的突破

翻扣渔船内受困人员的救援是本次演练的重点科目。这类事故具有”三难”特点:

  1. 定位难​:渔船快速翻扣,落水者可能被困舱内
  2. 破拆难​:船体变形增加救援通道开辟难度
  3. 施救难​:水下环境复杂,救援风险高

演练中,救援人员创新采用”水下机器人+潜水员”协同作业模式。水下机器人先行探查,确定受困人员位置;潜水员随后精准破拆,成功救出模拟受困者。这一突破为实际救援提供了宝贵经验。

五、实战价值:从演练到实战的能力转化

本次演练创造了多个”首次”:

  • 首次大规模应用无人救援装备
  • 首次实现海空立体协同搜救
  • 首次完整演练商渔船碰撞全流程处置

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救援效率,更推动了我国海上应急救援体系的现代化建设。通过实战化演练,救援人员积累了宝贵经验,救援装备得到了实战检验,应急预案得到了完善优化。

六、未来展望:构建更高效的海上安全网

随着航运业和渔业的发展,商渔船碰撞风险呈上升趋势。未来需要:

  1. 加强预防​:完善海上交通规则,推广AIS等避碰技术
  2. 提升装备​:加大无人救援装备研发应用
  3. 深化合作​:建立商渔船信息共享机制
  4. 强化培训​:定期开展实战化演练

这场在大连海域上演的”生命救援”,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应急演练,更是我国海上安全保障能力的一次集中展示。它证明,在科技与战术的双重加持下,即使面对最复杂的海上险情,我们也能创造更多的”生命奇迹”。

当警报响起,海空力量迅速集结;当生命遇险,立体救援火速展开。这不仅是一场演练,更是一份对生命的庄严承诺。随着我国海上应急救援体系的不断完善,商渔船碰撞事故的伤亡数字必将持续下降,海上航行的安全底线将更加牢固。

为您推荐